“愁倚两三松”
李白距草寇的窝子并不远,却在另一峰,陈波儿饮酒时他正在转山,转了太阳转月亮,问了山民问和尚。这两三天他找一个人,匡山深处的逍遥子。师父东岩子常常以钦佩的口吻提到逍遥子,称:平生只高看两位当代高士,一位是《长短经》的作者,另一位就是云游四海、飘忽难觅、须眉皆白、仙风道骨的逍遥子。
逍遥子近在咫尺,逍遥子又远在天边。“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李白找逍遥子,发现自己逍遥起来了,鸡毛小店饮酒,山里人家问宿,七老洞中打个盹儿,松林弹琴,幽篁长啸,草地乱滚,小溪歌吟,登高坡兮摆造型,“少年心事当拿云”。李白喊山:“敢问逍遥子道长何处逍遥?李东山李孔明李步兵来也。”
无人应答,倒是惊飞了一只纯黑色的大鸟,翼展三尺三,一飞上青天。但见李太白腾空而起,仿佛陡变一朵飞云,随风直追大鸟去,却是垂直落下来,脚板震得有点疼。他倒在草坡凝望太虚,脑子里迸出了一个词:稀有鸟。居匡山几年了,匡山道观有各种各样的鸟,大雕,大鹏,大雁,却未曾见过这种羽毛油亮的巨型黑鸟。稀有鸟冲到云端去吃什么呢?巨爪抓来老鹰,空中撕扯吃掉?少年望青天脖子都望酸了,脚又疼,揉它几揉,脱了罗袜让太阳晒晒脚指头。
少年一面晒脚丫子一面想:稀有鸟是来找我李太白的吗?
恰好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农走过,李白连比带画问老农。老农说,没见过这种鸟,大匡山没有这种怪鸟。李白一拍大腿叫道:“我就说嘛,稀有鸟来找李太白!”
九旬老农赶紧走开了。李白摸着疼痛的脚丫子展开遐想:逍遥子派来了稀有鸟……
李白跛着腿继续走,觉得一瘸一拐的样子有些新鲜。
这书剑青年一步步走进了黄昏,人在山峰之上,靠近了目的地——逍遥子的巢居之一。破旧草棚子,一块小菜地,萝卜是空了心的,蒜苗是胡乱长的,狗屎、猪屎、牛屎一坨坨沾了桃花、李花、杏花……连日寻访当世之高人的李白有点吃惊:逍遥子住这破地方啊?他转思达摩和尚,一苇渡江东来,不是在少林寺的破洞里一住十年吗?那逍遥子吃空心萝卜,想必味道不错吧?得道高人耶,吃啥都香。李白饿了,拿馒头就着蒜苗子吃,努力吃得香,却翻转肠胃要呕吐……唉,学道难啊。庄子曰:道在屎尿、瓦片。
小道士李太白拿起一块瓦片,看了又看,有点舍不得扔。带回道观研究研究……
李白转匡山,写下了传世诗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戴天山即大匡山。李白在桃花时节访逍遥子不遇,却遇上了自己的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