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说四川
《通典》:“巴蜀之人,少愁苦而轻易淫佚……土肥沃,无凶岁,山重复,四塞险固。”
左思《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宋史》:“蜀俗奢侈,好游荡,民无赢余,悉市酒肉为声妓乐。”
借钱也要吃安逸耍惨。好游荡不分昼夜。从中原来到西川的杜甫感慨:“异俗吁可怪。”
史料又称:蜀人“俗尚嬉游,家多宴乐”。“村落闾巷之间,弦管歌诵,合筵社会,昼夜相接。”女子也要喝酒,女酒鬼大白天到处走,并不愁落个坏名声日后嫁不出去。四川这种地方,封建礼教的布控是很有限的。小国寡民自在而逍遥。李白在西蜀待了二十年,逍遥自在了二十年。李白的自由是骨子里的自由,地域生长的自由。
眉山地处成都平原的南端,城市高于江水,历史上未曾有过洪水入城的记载。也没有大地震。安全,富足,丰年多,凶岁少,千家万户能吃好,少年儿童扔下碗筷就四处跑。
苏洵赞眉山:“古人居之富者众。”
苏轼自称:“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古汉语中的走即是跑。
谭继和《巴蜀文脉》:“楚重巫化,蜀重仙化,巴重鬼化。”
苏轼的小学老师张易简是个道士,上课爱讲鸡犬升天一类的故事。宋代,佛与道俱盛。儒释道合力,共同教化百姓。宋代士大夫的道士朋友很多。
李太白野性子,苏东坡野性子,都和地域风俗紧密相关。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够野了,他的爷爷苏序比儿孙更野,江湖野性七十余年,人又特别仗义,豪爽,豪饮,正直,有趣,名堂多得很。拙作《三苏家风》凭借可靠的史料,把连接苏序与苏轼的几条线,清晰而又饱满地描画出来,九百多年来是第一次。苏序真是太好玩了,李白在天堂会先找苏序玩,走马七里坝,踏青江对岸,看戏府街子,喝酒古城墙,占卜火神巷,下棋玉青馆,斗鸡下西街……
直到20世纪70年代,激烈的斗鸡仍然是眉山街市的寻常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