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子
据蜀中传说,东岩子俗姓陈,做过峨眉山道士,精通六经,也擅长道术和剑术,五十多岁了,面有孺子之色,举手投足十分潇洒。东岩子上山叫作升山,飘飘然有神仙之状。东岩子吃松子也吃鸡子,养鸟也吃鸟蛋,骑牛要吃牛,专吃肋条肉。东岩子有漂亮的妻子和一双活泼儿女,东岩子的老母亲九十岁,气色好,双目清澈,肌肤依然有弹性——这位老神仙是如何保养的?李白在匡山初见东岩子,以为遇上了神仙,那一袭道袍,那飘在山风中的五绺道士须,那七星长剑,那冉冉欲举的步态,那气定神闲的模样,那身边美艳欲滴的亭亭妇人。江油少年李白,须臾间有了偶像。此少年要崇拜的,普天下的少年都要崇拜。如果一直崇拜高人,自己也有可能成为高人。东岩子长身玉立,而李白个头不高,踮起脚,勉强与东岩子齐平。据学者考证,李白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六二左右,材料有限,才华无限,人不高,心比天高。李白不无惭愧地说:“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由于个头矮,李白的佩剑也不长,否则他拔剑比较费劲。剑鞘镶了蓝田绿宝石,剑身由昆仑山的玄铁铸造,削铁如泥,他命名为龙泉剑。他的古琴叫孔子琴,他的坐骑叫赛的卢,他用的毛笔叫诸葛笔。总之,李白浑身无凡物,包括他的衣裳、靴子、马鞍子和佩饰。
李白在匡山道观做了小道士。当然他不是寻常道童,他已经很有学问了,从五六岁起,父亲对他十分严格,家里重金请来的教书先生学问一流,课堂内外一丝不苟。
他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这话被引用无数次,有夸张,但李白小时候用功不虚。
东岩子注意到,李白的眼睛比秋夜的星星还亮。
练武先练眼,东岩子本人“目如射”。师徒二人对视,李白不落下风。他甚至敢于直视正午时分的太阳,说是追慕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夜里他独坐山顶望月亮,从月初升望到月西沉。谁也不知道这个精致少年在想什么。夜色一点点地浸入肌肤。夜里的大树小树就像树的精灵。夜色令人怦然心动——这说的是古代。
现在的小孩儿适当走走夜路,轻微的恐惧可以刺激想象力。
明月下李太白舞龙泉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李白的剑与歌划破月夜。他是绵州匡山的少年酒坛子,与师父东岩子对饮。东岩子十三岁的女儿替他们斟酒。她长得像母亲,长袖善舞,她喜欢玩水,小名叫陈波儿,在无锡一条船上生的。东岩子曾经浪迹天涯,学道、悟道、布道,他的妻子是济南人,大明湖边的“一朵花”,家境也好。东岩子明媒正娶,轺车携美妇,一袭道袍入西蜀,远走青城道山,未久,闲步登上了峨眉仙山。夫人姓章,丈夫戏称她章子房。“汉初三杰”之一的张子房,不要自择齐地三万户,只做个小小的留侯,食邑几百户,“从赤松子游”,得以避祸享天年。东晋王羲之的夫人郗子房,石头城(金陵)的头号佳丽,养生八十年,驻颜有术,艳力持久,九十多岁尚有美妇风度。
李白摄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射向章子房,移目陈波儿,转向东岩子。
东岩子对李白说:你的血液里似乎流淌着胡人的野性。
那长身玉面东岩子,忽然凌空挥剑,阴阳道袍鼓长风,又倒空翻,来个旱地拔葱。东岩子狂舞繁星夜,剑裹流星雨。东岩子在树洞里酣睡,梦中长啸如虎。东岩子携美妇采菊南山,琴手剑手牵素手,双双却把花蕊嗅……李白被偶像牢牢地吸引,几年,“不迹城市”。几年啊,千百个日日夜夜。他曾经随父亲畅游成都,见识过都市景象。锦官城街头初饮酒,宽巷子、窄巷子流连市井灯火,寻找司马相如故宅。武侯祠仰望卧龙先生……
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