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新用户福利,0.01充值币购书一次
本书不参加新用户福利活动
起始集:第2章:高效能人士也有拖延习惯
共24集 已更新至12集
北大教授讲《百年孤独》
共24集 已更新至12集
第10章:绿柳山庄初见
124.66币240币
余额:50.66充值币 50.66赠送币
还差0.01元(0.01币)
价格:
50.66币
计算中...
余额:50.66充值币 50.66赠送币
免费或已购章节不扣费
还差0.01元(0.01币)
职工图书馆已开通机构支付功能!选择心仪好书,机构代你购买。
知道了切换为机构支付
3小时前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为丰富的洞窟;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追福开凿营建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其中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标志性造像。
21小时前
1
石佛的凝视——读《龙门石窟》随感 佛的慈悲,在石头的沉默中永恒 中秋国庆长假,我选择了陈长文的《龙门石窟》作为精神旅伴,开启了一场与千年石刻的对话。这本书替我诉说了一种独特的“假期宣言”:在时光的雕刻中,寻找永恒的价值。 翻开这本著作,我仿佛跟随作者走进了伊水两岸的石窟群。陈长文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笔触,将龙门石窟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开凿,到盛唐时代的鼎盛,这些沉默的石像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进。 书中对卢舍那大佛的描写尤为动人。这尊依山而凿的巨像高17.14米,仅头部就达4米,耳长1.9米,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慈悲与庄严。最让我震撼的是,这尊大佛的面容是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凿的,将女性的柔美与佛家的慈悲完美融合。这一发现成为我从中找到的“假期宣言”: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包容与智慧。 通过作者的解读,我理解了石窟开凿背后的深意。北魏时期,佛教造像从云冈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的“温和可亲”,这一变化正是佛教中国化的生动体现。那些微笑的佛像,不再令人敬畏疏离,反而让人感到亲切温暖。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龙门二十品”的书法价值。这些北魏碑刻题记代表了魏碑体的最高成就,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站在这些千年墨迹前,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挥毫刻石的身影,感受到了中华文字的生命力。 最让我深思的是石窟的保存状况。许多佛像在历史长河中遭受了破坏,卢舍那大佛的双臂也已残缺。然而,正是这种残缺美,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与厚重。它们像一位位沉默的智者,无声地诉说着文明的兴衰。 陈长文在书中特别强调了龙门石窟的“皇家风范”。作为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洞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这种国家层面的文化工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与追求。 合上书本,长假的喧嚣渐渐远去,但龙门石窟的影像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这本书替我诉说的“假期宣言”是:文明的传承不在于物质的永恒,而在于精神的延续;历史的价值不在于完美的保存,而在于真实的见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都需要这样的阅读体验,让自己慢下来,与千年文明对话,在时光的长河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感谢《龙门石窟》,让我在这个假期完成了一场充实的精神之旅,也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1天前
合上书页,伊河的水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这趟与历史的对话,让假期变得格外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