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新用户福利,0.01充值币购书一次
本书不参加新用户福利活动
起始集:第2章:高效能人士也有拖延习惯
共24集 已更新至12集
北大教授讲《百年孤独》
共24集 已更新至12集
第10章:绿柳山庄初见
124.66币240币
余额:50.66充值币 50.66赠送币
还差0.01元(0.01币)
价格:
50.66币
计算中...
余额:50.66充值币 50.66赠送币
免费或已购章节不扣费
还差0.01元(0.01币)
职工图书馆已开通机构支付功能!选择心仪好书,机构代你购买。
知道了切换为机构支付
13小时前
读史铁生的文字,像在秋夜的小院里听一位长者聊天,没有激昂的呐喊,却每一句都叩击心门。他笔下的地坛,不是 tourist 打卡的景点,是“荒芜但并不衰败”的精神原乡——那些剥蚀的朱红、坍圮的高墙、沉默的老树,都成了他与命运对话的见证者。在《我与地坛》里,他写“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历经绝望后,对“生”最清醒的认领。 最动人的,是他从不回避苦难,却也从不沉溺于苦难。双腿瘫痪后,他曾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想过“活着没意义”,可地坛的晨雾、雨燕的高歌、母亲悄悄放在门缝里的字条,让他慢慢明白:苦难不是生命的全部,“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但人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是蜷缩在阴影里,还是在裂缝中开出花来。他写《务虚笔记》里的爱情与命运,写《病隙碎笔》里对信仰、苦难的思考,字里行间没有一丝自怨自艾,反而满是对生命细节的珍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朋友一句温暖的话、窗外偶然掠过的飞鸟,都是他确认“活着值得”的证据。 读史铁生,也让我重新看待“残缺”。我们总在追求圆满——健康的身体、顺遂的人生,可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残缺即完美”。正因为有过痛苦,才更懂幸福的珍贵;正因为知道生命有限,才更要把每一刻都活得有重量。他的文字,就像一束光,照进我们偶尔迷茫、焦虑的生活,提醒我们:不必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必为未得到的东西耿耿于怀,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 合上书页,再想起地坛,仿佛也能看见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身影,安静地看着夕阳,身后是岁月的痕迹,身前是对生的热爱。史铁生走了,但他留下的文字,永远是照亮我们心灵的火把。
07月01日
1
来了
04月19日
4
最早接触史铁生的文章是我与地坛,后来看到了他的务虚笔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展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 但你要是站在终点,看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就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原来这就是从前往后看全是变数,从后往前看全都是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