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新用户福利,0.01充值币购书一次
本书不参加新用户福利活动
起始集:第2章:高效能人士也有拖延习惯
共24集 已更新至12集
北大教授讲《百年孤独》
共24集 已更新至12集
第10章:绿柳山庄初见
124.66币240币
余额:50.66充值币 50.66赠送币
还差0.01元(0.01币)
价格:
50.66币
计算中...
余额:50.66充值币 50.66赠送币
免费或已购章节不扣费
还差0.01元(0.01币)
职工图书馆已开通机构支付功能!选择心仪好书,机构代你购买。
知道了切换为机构支付
3天前
莫言的《蛙》从姑姑万心——一位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一生切入,将个人命运的沉浮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生育史紧紧缠绕,字里行间满是对生命、时代与人性的沉重叩问,读来既震撼又令人深思。 姑姑的形象是整部作品的灵魂,也是矛盾的集合体。她曾是十里八乡的“送子观音”,在那个鼓励生育的年代,用一双巧手迎接了无数新生命的降临,被乡亲们奉为神明;可当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她又成了严格执行政策的“铁面包公”,亲手终结了许多未出世的生命,背负起“杀人凶手”的骂名。这种身份的剧烈转变,并非她个人的选择,而是被时代浪潮推着前行的无奈。她对生命的态度始终是虔诚的——早年接生时的小心翼翼,晚年对自己行为的忏悔与救赎,都藏着对“生命”二字最本真的敬畏,只是时代的要求让这份敬畏被迫拐了弯,也让她的灵魂在愧疚与职责中反复撕扯。 小说中“蛙”的意象更是点睛之笔,它与“娃”谐音,既是无数未出世孩子的隐喻,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脆弱。那些在政策与现实夹缝中挣扎的人们,比如为了生儿子不惜东躲西藏的王胆,为了延续香火而辗转求子的陈鼻,他们的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对“传宗接代”的执念,和在时代政策下的卑微与无助。莫言用略带魔幻的笔触,将这些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时代叙事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被命运裹挟的无奈,是人性在现实面前的复杂与多面。 这部作品最动人的,莫过于它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任何人。无论是姑姑的“功过”,还是村民们的“执念”,都被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显露出人性的真实与复杂。它让我们明白,时代的每一次变迁,都会在普通人的生命里刻下深深的烙印,而那些烙印里,既有时代的阵痛,也有生命不屈的韧性。
3天前
今日阅读的部分是关于王小倜的,很有意思。我们要延续红色精神,保持正义的信念感,不能当一个随波逐流,追名逐利的人
4天前
今天阅读的部分是讲述飞行员“姑父”的。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块表都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表哥因为崇拜而发奋学习,最终实现梦想,拥有一份和飞行员相关的职业,这不由得把我拉回那个艰苦奋斗,质朴勤奋的年代,使我的内心颇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