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
首页
我的书架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本书简介:咏物、忆旧、叙事、写景,无论是写凡常小事还是忆跌宕人生,季羡林总能表现出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文字淳朴、隽永、平易、深邃,真情切切。
“小的儿”·醉月婶娘·婢女春红
林希
《“小的儿”·醉月婶娘·婢女春红 》著名作家林希亲自编选的15部代表作品首次结集出版。像说相声一样讲故事,几乎每一部小说都被搬上舞台,清明上河图式的天津市井传奇。一百年来,只有林希真正摸清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底细。《“小的儿”》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病隙碎笔
史铁生
史铁生最具灵性光辉的生命笔记。读史铁生,不可不读“病隙碎笔”,这是史铁生的最重要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 本书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声中间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他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回乡记
江子
作者江子出生于赣江以西,曾经出版过乡村主题专著《田园将芜》引起过较大反响,而这本《回乡记》就是《田园将芜》的续篇。 《回乡记》以吉水赣江以西区域的历史与现实为研究对象,全面田野式考察农民进城、传统留存、异乡与故乡、出走与返回、新乡贤的责任与命运等,以图全息呈现一块经典乡土的历史与现实,为当下的乡土中国留一份证词。 中国现在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期,这种变局,乡村的变迁是其标志。江西是农耕文明最有代表性的省份,通过书写新的历史节点江西乡村的常与变,可以解码当下中国。
江山如此多娇
欧阳黔森
《江山如此多娇》着力于书写贵州的脱贫攻坚战。贵州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被称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区。作者选取了乌蒙山脉、武陵山脉连片贫困区域中的毕节市赫章县的海雀村、遵义市播州区的花茂村、正安县红岩村、铜仁市万山区朱砂镇、安顺市紫云县沙坎村这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地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目睹了“精准扶贫”带给山乡的巨大变化,从不同角度讲书脱贫攻坚的“贵州故事”。此书还入选了中宣部2020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大春秋
李舫
《大春秋》是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李舫的历史文化散文集。本书由二十三首诗词出发,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明清,从千古名士到悠悠古城,从人文胜迹到山川天地,在这些恢弘浩荡而又沉郁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场域中,作者漂泊、寻觅、思索、叩问,眷念、批判、热爱、忧契,酣畅淋漓地书写了一幅幅磅礴丰沛、蕴思深刻、充满传奇与智慧的大历史大文化景观。 本书分为三辑,分别探寻诗词里的“士”“脉”“道”,不仅收录了李舫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名篇,如《江春入旧年》《飘泊中的永恒》《春秋时代的春与秋》等,还收录了李舫写作的散文佳篇,如《千秋一扬雄》《霓虹》《觉醒》《跫音》《山河血》等。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广受好评的新生代非虚构散文写手李娟继“羊道”三部曲后全新力作。母亲带着家禽、牲畜,举家迁徙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冬窝子”,开始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直至收获,中间是微弱的希望和漫长等待……在这些吉光片羽的记录中,作者首次集中将思绪汇聚于自己家族成员的生活细微,他们与无垠荒漠构成完整的生态样本。
流水似的走马
鲍尔吉·原野
本书分五个部分,收录了鲍尔吉·原野自然散文中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文章以花朵的畅想、青草的成长、树木的眺望、果实的丰收、大地的致敬为主题。作家在对一草一木的细致描写中写出了人的悲悯情怀,写出了对天、地及一切自然之物的尊重和爱。作品描写自然之物,描写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各种事物,也有为人处世的经验之论。本书主要针对的是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期望给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正确的指引,帮助其健康成长、成才。青少年读者通过作者描述各种美的延续、善的升华、情的真挚,来体味生活的美好,探寻人性的本真。
布罗岱克的报告
菲利普·克洛代尔
《布罗岱克报告》讲述:法德边境的小村庄里,一个神秘的异乡人被杀害,村庄里唯一的大学生布罗岱克负责起草交上级行政机构的报告。在调查事件的过程中,本身也是一名“外来者”的布罗岱克回溯异乡人到达村庄后发生的种种怪异事件,发现了村民隐藏的许多秘密,一步步揭开人性的黑暗、丑陋,也唤醒了自己在二战中痛苦不堪的回忆。
藏地兵书
王宗仁
《藏地兵书》是一部反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大散文。 它记录了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奉献的一群共和国军人,他们在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他们有如常人一样的悲欢离合。书稿中所涉及的都是小人物和小事件,记叙了那一方土地上的藏族同胞、青藏兵站部官兵等众多人物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崇高的理想和无私奉献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