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书速递
首页
我的书架
李白:不疯魔不成活
刘小川
百万畅销大作“品中国文人”系列重磅新作!刘小川以其独创的“生命冲动”理论,撕开千年时光的帷幕,将李白置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宏大背景下,解剖其诗情的癫狂喷薄与命运的极致绽放。 本书以“大事不虚构,细节有想象”为笔法,深入诠释李白九大兴奋点(酒、肉、情、道、诗、山、月、琴、武)与五重气质(文气、酒气、剑气、侠气、仙气),还原一个既辉煌又破碎、既豪迈又脆弱的生命全景。从少年舞剑月下,到晚年提剑从军;从长安醉卧翰林,到乱世流离失所,李白的形象在历史的缝隙与诗句的留白中愈发清晰。 他不只是浪漫诗人,更是悲剧英雄,是欲望炽盛、欣悦低沸的凡人,是与我们一样会得意、会自卑、会冲动、会痛苦的鲜活生命。这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场关乎自由、创造与永恒的史诗追问,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
先知之歌
保罗·林奇
世界摇摇欲坠,一个家庭岌岌可危。置身于世界巨大的浪潮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先知之歌》无畏地描绘了一个行将崩溃的社会,记叙一个普通家庭在时代的洪波中飘摇求生的故事。一位母亲为拯救家庭,奋战到底。 都柏林,一个阴暗潮湿的雨夜。敲门声响起,科学家、四个孩子的母亲艾莉什·斯塔克去应门,发现两名警察出现在她家台阶上。两人送来一个消息,GNSB,爱尔兰新成立的秘密警署正在审问她的丈夫,一名工会成员。 爱尔兰在分崩离析,整个国家屈服于暴政,艾莉什只能无助地看着她所熟悉的世界一点一点消失。这个恐怖的社会带来一个噩梦般的逻辑体系,她的丈夫和大儿子先后失踪,艾莉什发现自己也深陷其中。 为了拯救她的家人,艾莉什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她愿意抛弃什么——或者说,抛弃谁?
崩盘:小冰期与大明王朝的衰落
卜正民
维系了276年的大明王朝为何在17世纪中叶轰然崩塌?汉学家卜正民教授从气候史的独特角度切入,论证小冰期的极端环境如何突破帝国的生存阈值,在“崇祯能力不足、满人南下等造成明亡”的传统叙事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约14世纪,北半球的气候开始转寒,17世纪达到顶点。在这三个世纪内,间歇性的干冷以及17世纪40年代左右的持续性干冷气候一步步摧毁了明朝的农业根基,使其从永乐年间的局部饥荒滑向崇祯朝全国性的粮食体系的崩溃。 卜正民教授通过大量的私人账簿、方志、笔记等资料,量化分析粮价飞涨 与生存成本的飙升,完整呈现了明人对生活环境、物价(尤其是粮价)等的感慨以及气候变动下人民生活的困难。全书逻辑缜密,层层推进,论证了气候变化对明朝政权的影响,作者认为气候往往设定了人们生活的极限,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所有人,至少会引发一场经济和社会危机,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政治危机,这一认识对理解前现代国家的脆弱性,以及气候波动对国家的影响,都具有深远的启示。
小说家与夜的分界线
山白朝子
我是不得志的小说家,环顾日本作家圈子,似乎就没几个人格键全的人,皆是一群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总是处在主流之外的家伙。他们身上那种为了创作不惜走上不归之路的态度,总是让我深受震动。 中年的我面临写作瓶颈,于是探访了7位认识的小说家,渴望从他们那里获得写作秘读更重要的是收获一段可供书写的怪诞故事。
午夜图书馆
马特·海格
三十五岁的诺拉·希德决定去死。 丢掉工作、搞砸亲密关系、宠物猫离世、梦想沦为笑谈、亲人和挚友也离她远去……经历一连串的打击后,诺拉突然发现,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糟糕透顶。本就深陷抑郁的她终于被悔恨和绝望压垮,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生与死的临界点,诺拉来到一座神秘的图书馆。这里的每一本书都代表着诺拉生命的一种可能,诺拉的生命救赎之旅也由此开始。一心求死的诺拉,在午夜图书馆中会有怎样的奇遇和体悟?她能否在这里找到重新相信生命、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让我们跟随诺拉的脚步,踏上这段神奇的治愈之旅。在生与死的时空轮转中,重新体会爱与幸福的真意。
礼法印记
陈鷟
礼法制度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经历了近千年的沉淀与一代代思想家、政治家们深入的思考和选择,有着深厚的历史与哲学根基。本书讲述了从西周建立礼法制度,到春秋战国礼法分立,再到西汉礼法再合的过程,大致讲述了中国礼法制度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王力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 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 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中国文学常识
郑振铎
本书为郑振铎先生《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内容精粹,上起商代中叶,下迄晚清,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独树一帜地提出古代、中世、近代的“郑氏文学史分期”。同时介绍每一时期文学的重要体裁、重点作家作品,以及文学评论专著和著名批评家,还兼及史学、古籍版本学、文字学、绘画等,涵盖了古典文学的重要问题,附之以数十幅古典文学知识珍贵插图,堪称一部中国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公认的中国文学入门经典读本。
中国历史常识
吴晗
本书上溯周口店北京猿人,下至中华民国创立初期,时间跨度达几十万年,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其内容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典章制度以及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也注重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挖掘和解读。通过详细的描述和丰富的史料,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内涵和外延,旁征博引,形式活泼,条理清晰,见解独到。
甲骨
陈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傅斯年的密信将甲骨文专家杨鸣条推入安阳的迷雾。安阳城中暗流涌动:伪刻高手蓝保光的青玉雕刀划过甲骨,加拿大牧师明义士骑着白马出没在洹河岸边,日本人青木的军靴踏入隐秘的后花园,而杨鸣条的前女友梅冰枝在戏台上甩着水袖唱着古戏,城郊麻风病村的老人用指甲在墙上刻写天书…… 历经几十年,跨越惊险诡谲,在地宫月光穿透穹顶的刹那,杨鸣条终于读懂了这座城市本身才是最大的甲骨——所有生灵皆是古人刻下的裂纹,而真正的宝库就藏在黑衣人坚守的地底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