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记忆·山河见证
首页
我的书架
新四军大胡庄英雄连:大胡庄战斗暨八十二英烈纪念文集
淮安市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本书记述新四军3师8旅24团1营2在江苏淮安大胡庄战斗经过。1941年4月26日,新四军3师8旅24团1营2连,在淮安县苏嘴镇大胡庄执行游动警戒任务期间,遭到驻淮阴、涟水日伪六七百人的突然包围袭击。 “大胡庄连”指战员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经激战7小时,打死打伤日伪军100余人,全连除一名战士生存外,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胡庄战斗和82英烈至今鲜为人知。 本书主要收集了与苏北抗日根据地创建相关及大胡庄连战斗活动与其有联系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与中原局、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之间往来重要文电;大胡庄战斗相关旅团领导、幸存者、亲历者回忆记录及文章;多年来相关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大胡庄战斗和大胡庄英雄连及82英烈的调查研究文章。
日军官兵证言所见侵华细菌战暴行
王萌
本卷向读者译介三十余位原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官兵的证言,翔实揭露抗战时期日军通过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的反人类罪行。证言中透露的暴行令人发指,如活体解剖、活人鼠疫实验、冻伤实验、细菌弹爆破试验等,反映日军细菌部队的极度疯狂与残暴。 本卷主体为日本七三一研究会《细菌战部队》收录的官兵证言,另补充一部分近年来新发现的官兵证言,如越定男、森下清人等人的忆述等,由此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日本侵华细菌战的认识。 此外,本卷卷首附有译者王萌撰写的导读,卷末附有西野留美子、近藤昭二、西里扶甬子等日本学者关于官兵证言的解说,以使读者了解细菌部队官兵这一特殊军人群体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战后的命运。
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
张连红
本书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为主题,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课题组5年来所采访的500余名新四军访谈中,选择了其中75名老战士的口述史,这75位新四军老战士,来自新四军七个师和地方部队,既有战斗人员,也有文艺兵、卫生兵、通讯兵、勤务兵、政工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等,同时还有多名女兵,他们中绝大多数老战士(近60名)生活在江苏。 本书收录的新四军老战士虽然在抗战期间大都为普通士兵,但他们的经历都十分丰富,内容生动,真实记录了新四军不畏艰难、坚持抗战、不断壮大和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
家国记忆——百名抗战老兵口述史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本书为无锡抗战老兵口述记录。为留住抗战老兵的历史记忆,无锡市档案史志馆自2017年2月组织江南大学致远团队志愿者对100余位抗战老兵进行采访,历时三年多,积累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受采访的抗战老兵或为无锡籍,或现居住地为无锡,他们亲身回忆了血与火的难忘抗战经历。这一段段回忆,既是深化无锡抗战历史研究,填补国家叙事宏大框架的细枝末叶的重要途径,更是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到当代人的思想印记,传承民族血脉历史基因的重要方式。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将此次采访编撰整理为《家国记忆——百名抗战老战士口述史》,全书约28万字。
青春之路:写给年轻人的100个党史故事
张神根
本书选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100个重要事件、重大决策或重要节点,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 科技、生态等各个方面,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深入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全方位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修订版)上下册
黄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由郭汝瑰、黄玉章任主编,田昭林、王文荣、张毓清、戚厚杰任副主编,萧克题写书名。参加编写和编审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共两党的将领,也有研究军事史的专家,他们查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档案馆的抗战原始档案,参考了日、美、英以及我国大陆、台湾出版的300多种图书,经6年写作、4次修改,得以完成。《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实事求是地反映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历史,既不为之“擦粉”,也不为之“抹黑”,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让全世界人民了解日本侵华,以及中国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的真实面貌;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的核心内容,是按事态的发展(同时也是按地域、地区),将正面战场上开展的主要战役、战斗都作了介绍。每一重要战斗,都交代背景、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与兵力部署、作战经过,并对中国军队的得失加以评析。
八路军史
岳思平
本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研究成果,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内容,力图再现历史本来面目,充分记述了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
尘封的旅顺口
王琳
《尘封的旅顺口》是一部旅顺口俄、日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图片图册。根据其照片内容分军事设施、教育设施、商业贸易、城市设施等专题。这些老照片多数是首次与广大读者见面,拍摄时间是从清朝末期至沙皇俄国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旅顺口是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战场,遭受了俄日两个侵略者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它见证了中国近代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和中华民族抗争的历史。本图册中的历史图片,涉及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内容,是今天人们了解那段历史的形象教科书,它更具有很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
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
李时新
湘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悲壮的成人礼。战后,因伤掉队红军留在了兴安、全州、灌阳、龙胜,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得以存活。1978年2月,广西桂林行署文化局红军长征过桂北调查组沿着长征的路线,调查了7个县,34个公社,136个大队,访问了550 多个当年帮助过红军的老农以及已在当地安家落户的掉队红军77人。本书作者以此采访实录以及1996年、2006年、2016年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对掉队红军、红军后代的亲访为基础,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记录22个湘江战役失散红军的从军故事。全书资料翔实,有采访照片、书信往来,是一本从“士兵”视角书写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依,红军绝地反击、浴火重生,信仰执着、坚守初心,体现“长征精神”的具有较高现实、历史意义与史料、文学价值,尤其在当前具有显著政教作用感人肺腑的正能量图书。
正视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辨析
柳建辉
本书归纳整理了关于抗日战争30个重大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展开叙述与研究,对于纠正人们思想认识的误区、回归历史真相将产生巨大正能量,对于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从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正确历史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并非是本书作者的完全原创性著作,其编写的出发点决定了本书旨在把大量的抗战史研究成果介绍给读者。书中既有对郭德宏等关于抗战史的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又有对徐焰、刘统、贺正诚等抗战史研究专家发表的热点文章的引入与转述,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抗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阅读本书,就会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谋略上的超人智慧、实践上的坚韧不拔有新的深层次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