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
首页
我的书架
我们仨
杨绛
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作品系列)
黄仁宇
80年代出版以来,形成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许多看似末端小节的事件,实质上却是之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作者的“大历史”观在本书中这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乡土中国
费孝通
“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作者尝试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进行深层剖析,深入浅出地讨论了结构之构成、功能、运行体系等等,展现了社会结构是如何支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本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但是所蕴含之道理发人深省,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会学著作。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傅庚生
本书是“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的一种,既严谨又厚重,没有半点的华而不实。撰写本书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真正“大家”;是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一流学者傅庚生老先生。本书是综合性的,语言很美,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陈海涛 . 陈琦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完整保存了自北凉到元代绵延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艺术,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本书旨在以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经典洞窟为例,引领普通观众去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
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
萧驰
最早认识自然山水之审美价值并持续进行书写,是中国文学令人瞩目的一项成就。关于自然风景的许多话语和观念都率先在诗中出现,而后方衍至绘画,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表达。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萧驰花费七年时间,以十次实地考察为基础,写作了这部新著。作者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论进路,结合案头研究与户外考察,对自谢灵运被贬永嘉的永初三年迄至白居易于洛阳谢世的会昌六年这424年间的诗歌文本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内容涵摄了此期间最重要的十五位书写自然山水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何逊、阴铿、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元结、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每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以对中古诗歌审美话语的考掘,本书亦为探讨早期山水画和园林中的景观观念形成提供了线索。作者更向世人发起呼吁——中华山河不仅为古人吟咏的对象,亦是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广阔语境,一旦被横加破坏便再难复现。
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辛德勇
《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痍疑。从史源学研舞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
深思与省悟
梁簌溟
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编选其父文稿三十余年,从读过的无数文章中,精选出印象特深、一读再读、不忍释手的四十篇,并亲自为每篇撰写了编者导言。梁漱溟一生东奔西走,经历之多,常人少有。书中既有人生的思索与领悟,亦有自述经历、思亲忆旧的回忆文章,也有读书与论政的独特心得,其中《谈禅宗》《谈静》《纪念先妻黄靖贤》等皆为首次发表。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
巫鸿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系列讲座采用 “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这个反思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把全球美术看做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许多即独立又互动的地区性美术传统,每个地区传统都对人类美术的整体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二是这些地区性的贡献是不同的,正因如此才造成了人类美术的无比丰富。讲座的核心问题因此也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最独特的、因而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对这个问题的注视点不一定一样,回答也不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