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书单:陪你开启2021年的希望之书
首页
我的书架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
小说以年轻作家萨尔的视角讲述了他和迪安等人四次横跨美国大陆的公路旅行。在混乱而亢奋、真挚而疯狂的旅程中,他们结识了流浪汉、农民、工人、少数族裔。这些人同样身处“黄金时代”,应许的“美国梦”却被淹没在幻想与泡沫中。萨尔与迪安纵情于爵士乐和性爱,开启了通往体验生命以及无限可能的那扇大门。他们尽情地燃烧自我与探索世界,追寻生命的真义和灵魂的自由。 本书是凯鲁亚克的自传体小说。1951年,年近三十的凯鲁亚克于短短三周之内,在一幅三十多米的卷轴上一气呵成写完此书。在屡遭退稿后,经他自己六度修改的《在路上》终于在1957年正式出版。其后,此书轰动美国并风靡世界,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凯鲁亚克也被奉为新世代的精神教主,鼓舞着无数年轻人循着他的足迹找寻人生真义。
超凡脱俗的鸟
布拉德·沃森
本书的主人公简·奇泽姆,出生在20世纪初密西西比的乡间,先天上的生理缺陷使得她在视女性为生产工具的年代,无法拥有爱情和婚姻。充满风情的自然世界与农场的粗活围绕着简,她与乡下医生成为好友,又被迫与相爱的邻居男孩分开,简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唯一与她无关的就是生儿育女。自然的威力与残酷以及它的美,是布拉德·沃森小说的招牌元素。在这本书中,他将一位女子艰难且毫无绮情的过去生动地描绘出来,混合了爱的悲伤与不可得,却也带着一种超然的美。无视他人加诸在自己身上的限制,简用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慷慨的灵活,给了自己活下去的力量。她不仅知足自乐,还令周围人着迷,发挥了一种凌驾在她平静生活之上的、非人间可得的精彩。
幸福家庭的秘密
玛丽·希金斯·克拉克
"七年了,自从那个暴风雨般的冬天后,南希再也没有过过生日。她希望,人们能像忘记她的生日一样,忘掉她原来的名字。她总是忍不住怀疑自己神经过敏,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不工作、不社交……真的有必要吗?她又觉得自己保护过度,孩子们不过是去院子里玩十分钟,就十分钟,能发生什么事呢?七年了,一模一样的事难道会再次发生吗?南希强压下内心的冲动,从窗旁转身回房,让孩子们再玩五分钟就好。然而,她没有想到,有的时候,暴风雨卷土重来并不需要五分钟……"
何以为我
阿列克斯·提臧
作者自我撕裂式地检视了作为亚洲人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时的内心的复杂、耻辱和小胜利。作者从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出发,揭露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种种形式和问题,真实呈现了亚洲人在美国的生存困境。从最初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时身为亚洲人的自卑感,获得美国社会认可后的胜利感,以及最后真正找到属于亚洲人自我认同感的经历让这本书真实且充满了说服力。作者的足迹遍布世界,从美国到中国,日本、菲律宾,他用双眼看清世界,也感受真实的自我。
笑场
李诞
写作的快乐跟酒精一样,有时让人难受,但从不让人失望。 有连载多年脍炙人口的《扯经》也有天马行空的短篇奇趣,有犀利的随笔也有温柔的诗,这些不曾散失的文字里有你知道的、认识的、了解的以及从未见过的李诞。 “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 “我心里这个小乐队,一直以来缺了一把小号。” “改变世界的方式很多,喝醉也是其中一种。” “不是我幽默,是你们爱笑。”
终身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思维不设限
弗朗斯·约翰松
我们置身于一个复杂且不确定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频率越来越快,不同的思想潮流和观念彼此撞击翻涌,各种意外事件频频发生。我们不能只考过去的有限经验和脆弱的信念来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很多时候,事情得不到解决或推进其实并不是因为思维本身,而是改变思维路径的方法出现了问题。当你在一个领域中从事一项工作时,基本上你只能在该领域当中把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沿特定方向演化进展的想法,我们称这种方式为“单向思维”。读懂思维的底层逻辑算法,用系统高效的多元思考力和执行力理性面对未来的不可预测,才能获得成功。本书主要就是讲,大众惯常于直线性思考,这往往会造成人们思维的局限性,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够全面,思考的不够深入和充分,从而限制了自身的能力,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创新力等的发挥。本书就是教会大家如何多元化思考,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力,把思考变成应对这个不断变化中的世界的最好武器。本书的叙述方式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导出创新思考理论,由浅入深,理论经典实用,可读性非常强。
专注力:心流的惊人力量
克里斯·贝利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工作和学习时,进入忘我的境界,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由于全情投入,你完全感觉不到疲惫;你能很轻松地完成高难度工作,并感觉到愉悦和满足……当你曾进入这样的状态,说明你体会过“心流模式”。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罗伯特·赖特
这是一本通过进化心理学理论来印证佛学观点,进而帮助人们发现更真实的自我、收获人生大智慧的哲学类书籍。本书是美国进化心理学家、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的罗伯特·赖特多年研究与实践所成,书中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通过进化心理学的知识求证佛陀当初说的关于人类的5大认知真相:(1)我们的快乐其实是基因设计出来的,基因的设定就是不满足(苦);(2)快乐和烦恼都是“感觉”(非我);(3)人本质上是由感觉驱动的(无我);(4)我们无法客观看待世间万物(空);(5)我们能够从烦恼和苦中解脱出来(冥想)。并教会我们通过正念自控训练冲破大脑错觉,实现与各种感觉的剥离,从而摆脱烦恼与痛苦,变得更智慧,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