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首页
我的书架
人生为何不同
叔本华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静下心来的时候,你是否也会问自己这些问题?人生的哲学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这本‘人生为何不同’收录了叔本华的主要著作,再现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社会、文学、艺术等诸多问题的广泛思考,体现了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观和悲观主义主张,亦不乏一些惊世骇俗的思想言论。通过这本书,读者会对叔本华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也会对上面的问题有一个解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罗伯特·戴博德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资政新篇:盐铁论中的智慧
异鸣
“盐铁论”被认为是一部治理国家的智慧宝典。书中提到了盐铁及酒类的国家专营,并以此为契因,围绕着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举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贸易、金融、民生,官吏……凡属国家治理的领域,都在书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超越了时代的智慧与思想,在历经了2000年之久的岁月洗历之后,于今天而言更具借鉴价值。
博弈论
约翰·冯·诺依曼
《博弈论》是“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的代表作,囊括了迄今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论发展的高阶水平。《博弈论》一书既包含了博弈数学理论的细致说明,又包含了该理论多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书中用丰富详实的案例,介绍了零和博弈、三人博弈、混合策略、囚徒困境等经典的博弈理论。每个博弈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可以帮你解决人生难题的实用策略。怎样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怎样合理分配利益达到各方均衡?怎样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摸清对手的意图?《博弈论》将带领读者走进博弈的赛局中,开始一场特殊的“博弈”之旅。
人性的弱点
卡耐基
本书汇集了卡耐基震撼人心的思想精华,是作者成功的励志经典,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接受卡耐基再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还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卡耐基的忠告永不过时,阅读本书,能让大家喜欢你,使你具有说服力,使你的能力得到增长并获得成功。
黑格尔的智慧
百读
黑格尔(Hegel 1770~1831),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被誉为“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的黑格尔哲学,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的一座高峰。 本书是对黑格尔主要学说的一个简要的概括性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黑格尔的精神哲学;黑格尔的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这些思想中,虽然有些难免晦涩难懂,但本书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仍能让广大读者较快地认识、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精要,一睹这位思想大师精神世界的风采。
想开点:别和自己过不去
何权峰
生活或许无聊,但世界始终有趣,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过日子。 明明是别人的问题,但为什么生气受苦的是我?受到了伤害如何才能释怀?怎样才能活出美好的自己?人们总说要好好爱自己,要活出自己。想过吗?其实,真正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只要我们不跟自己作对,让心情轻松愉快,就是一种更深度的爱,就能活出美好的自己。 其实,浮现在脑中的想法是我自己创造的,可以由自己控制,只要我愿意,我就能改变想法,就能控制情绪!作者将人生中所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用一针见血的文字,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步步拆分,让读者认清事件如何导致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又该如何转变想法、控制情绪。想开点,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安慰,更是实际可行的行动!
读毛选,用毛选:毛选里的十大顶级智慧
周鸿仙
《毛泽东选集》不仅是历史文献,更是思想宝库。阅读它有助于理解中国革命、学习领导智慧、掌握哲学方法、认识文化背景,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今天,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毛泽东选集》中蕴藏了大量深远的智慧,在今天,对个人或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毛泽东的思想主要针对革命和国家建设,但其战略思维、领导艺术和组织方法对企业的管理、商业思维、战略制定和团队建设同样具有启发作用。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洛莉·戈特利布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真实、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语言的魔力
罗伯特·迪尔茨
语言是我们构建心理世界模型的关键系统之一,对我们感知和回应周围世界有巨大的影响。 正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说,“语言和魔法初是一回事。”在恰当的时间说出恰当的话,可以振奋人心,甚至开辟出新前景和可能性。不幸的是,语言在赋予我们力量的同时,也容易混淆和限制我们。在错误的时间说出错误话,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破坏。 本书内容来源于作者多年来对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以及如何激发我们生活潜力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通过研究苏格拉底、亚伯拉罕·林肯、圣雄甘地和米尔顿·艾瑞克森等名人的语言模式,建立了一套说服和改变对话信念的强大工具——“语言重构”。 作者力图通过这一强大工具,引导和激发我们突破自身限制性信念,形成积极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他还提供了很多实用技巧,比如换框法、顺序法、替代法、假设法……帮助我们破除限制性语言框架。 对于同一种状况,只要我们换一种语言方式去描述,就能对我们和他人的思维与行动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推动我们和他人自动自发地做出改变,从而提升人生品质。如果你总是感到事事不如意,内心充满疲倦、无力感、焦虑、无奈,甚至厌恶生活,本书或许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