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第二个节气。北宋欧阳修在《五绝·小满》中写道:“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此时南方雨水增多,北方麦籽粒刚开始饱满,万物悄然生长。

从自然到人文,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节庆寓意也保存至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美学,逐渐在现代美育中发挥作用。

小满未满,是古人淡泊谦逊,留白入画的处世哲学。我们顺着节气美学的藤蔓,整理了这份美育书单,带你走进这个烟雨濛濛的夏天。
小满 | 风物美学
万物渐丰盈,山川草木盛
小满,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道:“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南方降水渐繁,江河尚未满;北方麦子即将收获,还是“小满未满”的初盈时节。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小满节气后,苦菜枝叶繁茂,正可采食清热解暑;喜阴的靡草在阳光照射下逐渐枯黄,万物灭中有生;此时虽然时间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已到了成熟的“麦秋”时节,一年一度的“夏收夏种夏管”拉开帷幕。

自古以来,人们便将花作为节气的信使。小满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月季,二候忍冬,三候石榴。月季作为“长春花”,寓意四季平安,幸福而充满希望。五月亦称“榴月”,造物巧雕锼,殷勤在石榴。石榴花自古便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物迎夏熟,盈而未满。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从历史中寻找美的灵感,写下无数佳作。希望你能在这些文字间,感受不同时代的风景与人情。
时间的果
黎戈
马上阅读
 以人生观照文学,以文学滋养生命,在平淡的日子中挖掘诗意。
“当我不知读什么书的时候,就去读黎戈”。黎戈的文字至诚而缠绵,并不着意于宏大的人间悲欢,稀松平常的一支铅笔、一口锅,在她笔下也充满别样的玲珑趣意。黎戈不吝表达对万物的热衷与游吟,“我们生来与天地草木亲”。小满、谷雨、小雪……一个个节气正是在植物的指引下,划出生活的节序感:“它们是无波日常突起的鼓点,击打出日子的节奏”。

这本是作家黎戈的读书与生活随笔,分为“叶舟”和“根岸”两个部分。“叶舟”收录了黎戈的文艺评论,从文字的气息到城市的脉搏,从书籍的体温到蔬食的滋味,海洋般广博的阅读深度和广度让她的评论不落俗套,新奇又充满哲思。“根岸”是黎戈的日常随笔,几十年如一日的纯粹阅读与书写,她与书彼此依傍,早已无法分离。黎戈将她的阅读、审美经验凝结成册,在平淡的日子中挖掘诗意。
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享受从容豁达的人生。
老舍散文奖得主肖复兴的散文精选集,共收录肖复兴五十余篇经典散文。肖复兴的文字充满人间烟火气息,质朴语言间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每篇散文亦如作家人生中的一节,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体验隐藏在生活肌理中的闪光瞬间。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春末夏初,阳光斜照,栀子香气为夏日带来清凉,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共赏人间好时节,在岁月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幸福:“愿你一生从容豁达,享受每一个季节的蔬果与鲜花”。
小满 | 躬行实践
长夏渐盛,幸福初盈
人们在小满这天抢水、祭车神、祈蚕。人们在水车上放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祝福水砚涌旺。这些农耕习俗反映了古人对风调雨顺的热切盼望。“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耕织劳苦,唯愿今年有个好收成。

吃苦菜的食俗同样延续至今,《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涩中带甜,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效,正适合初夏的燥热症状。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满了对未来的祝愿。美育中的情操教育也鼓励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实践态度。让我们跟随书中的指引,一起行动起来吧。
从身边植物开始的趣味博物学指南。
北大哲学系教授“生动讲本心”,带你观察、记录、理解植物,从身边的草木开始步入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植物的命名、手性、伦理等看似高深的学术知识在作者笔下通俗易懂,用生动的文笔打开博物学领域的大门。

“不可能人人都称为科学家,但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博物学家”。草木的情感背后同样有人的情感,同一株植物在不同心境的人眼中解读自然不同。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你发掘植物的故事,在草木中建立自己的博物人生。
中国人的“时间简史”,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经典佳作。
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知名学者余世存书写的属于中国人的“时间简史”。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二十四节气的物候、文化、哲学观念等,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带来启发,在四时的节点上建立生活秩序。

小满时节,君子以饮食宴乐,人们在色声味触的感知中逐渐探得时间的属性。二十四节气充满古人洞察天地的智慧与生命哲思,给后人带来无尽的宝藏。在快节奏的当代,焦虑未必能解决问题,但时间或许可以。请时刻记得,我们每个人都跟节气有无数次的约会。
小满| 修心养性
小得盈满,终胜万全
小满之时,各地陆续进入夏季。雨水增多,气温多变,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的气候特征。有谚语言“小满三不吃,秋天百病远。”此时气温上升而湿气渐重,日常饮食应清补,不吃生冷、不吃燥热、不吃肥腻,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易经》中讲“运则生阳”,适当运动有利于汗液排出,帮助祛除湿气。但注意不应剧烈运动,以免损耗正气。

小得丰盈,满而不溢,小满的节气韵律正如古人的留白美学,谦卑自持,恰到好处。不必苛求事事圆满,亦无需背负过重期待。当夏雨浸润万物,不妨暂放肩头重担,在草木生长间感受自然韵律,寻得内心的安宁。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小满中享受松弛人生。
读书即阅己,不求花开月圆,但求小满胜万全。作者沉淀十年,以不求圆满的态度,讲述了自身经历及周边好友的人生故事,并在形形色色的经历中,逐渐形成“小得盈满”的豁达人生观。一念放下,方得万般自在。

心安处处是归处。人生有起有落,不如放下的执念,万事只求自己尽力,不求功德圆满,在喧嚣的世界中为自己觅得一处宁静。
以笔墨追溯历史风云,揭开地理背后的故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大地是一本厚重的史书,默默记录人间百态与万物更迭。作家聂作平历时多年流连于中国大地的人文风景,以脚步追寻前人足迹,从地理角度对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揭秘前人的隐秘故事。

文天祥的热血与忠贞、李白的烂漫与失意……作者文笔沉郁而洒脱,每一段故事都鲜活动人,在大地细节的诉说中,仿佛回到了千百年前,与古人对饮侃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