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热播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小猪妖用一段咒语“天地忽转,日月生辉。辰宿列张,幻化万象。云腾雨致,行随心动”开启它的“终极大招”。

实际上,这段咒语由蒙学读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和“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而来。传统蒙学读物不仅具有启蒙识字的用途,更承载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深厚的人文精神。

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言:“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并称“三百千千”,是最基础的蒙学经典。本期为你精选“蒙学”书单,在琅琅诵读声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观念。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被认为是南宋王应麟所作。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三言形式读起来轻松愉快,全篇充满乐观精神,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物,为“蒙学第一书”。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内容用典丰富,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及民间传说,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作为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撰的读物,《三字经》格外重视礼仪孝悌等传统儒学思想,强调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三字经》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儿童的启蒙读本,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尊师重教、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其蕴含的教育责任、为人处世、家国历史等历久弥新的思想值得我们不断回味、传承。
全面揭示《三字经》等蒙学读物的文化内涵。
《三字经》不仅可作为识字用途,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知识。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对《三字经》进行逐字逐句的注释,辅以详尽的背景引申,全面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

下半部分则重点阐述包括《百家姓》《千字文》在内的经典蒙学读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各古代启蒙教材产生的特定历史情境。历代蒙学如何发展?为什么有的失传有的流传至今?科举制度与蒙学间如何相辅相成?让我们一同在这本蒙学杂谈中感受古人的智慧。
在朗朗上口的三字韵文中感受“蒙学之冠”的文化传承。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启蒙读物,以三字韵文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伦理道德、历史常识、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语言简洁,朗朗上口,被誉为“蒙学之冠”,至今仍在中文启蒙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成文于北宋初年,至清代已衍生出颇多版本,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主要选取汉族姓氏,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

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它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汉字与姓氏的传承体现着中国人强烈的宗脉认同感,人们在历史的衍化中不断寻找家族源流,并在血亲情结中建立起精神的归属。
全面解读姓氏之源,展现中华姓氏数千年的生命力。
“姓”与“氏”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从伏羲女娲神话传说之始到秦时“姓氏合一”,再到形成以姓氏为中心的千年传统统治秩序,许多姓氏各有特色。人们能从姓氏“郡望”中寻根问祖,在“堂号”中找到本族的来源,中华姓氏中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仍具有世代传承的延续性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书中用简明通俗的语言解读姓氏的来源、类型与演变,同时对《百家姓》中各个姓氏的起源、繁衍、不同地域的演变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带领我们寻觅自己的“姓氏源头”。
从《百家姓》中寻找“姓氏”这一血缘符号的起源与历史。
从《百家姓》中寻找“姓氏”的源头,这本有声书不仅有《百家姓》全文的经典诵读,同时以前三十个姓氏为例各选出一位该姓氏名人的经典故事,赵光义雪中送炭、孙思邈好心好报、周亚夫军细柳……每个人都能够从千百年前的某个人物、事件中找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
《千字文》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由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撰,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韵文。从天地开辟,到修身养性,再到治国理政,《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被称为“千古奇文”。

《千字文》是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全文为对仗工整的四字句,条理清晰,音韵和谐,读起来嘹亮通畅,易诵易记。此外,《千字文》既是启蒙识字教材,又是习书法的范本,历代著名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等,均竞相将其作为习字范本,更加提高了它的声名。

《千字文》已随丝绸之路传扬四海,东至朝鲜、日本,西至西夏、吐蕃,其影响不仅限于汉字文化圈,更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独特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
逐字解剖千字的构形理据,全面记录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千字文》创作之初的目的便是“识字”,而这本对《千字文》的探源之作便是对汉字基本构形理据的溯源。无论是形声字的构字意图,还是表意字的说解,作者均作出史料详尽、有理有据的解读。

全书不仅解析了《千字文》每个四字句的释义、来源与相关的传统意象,更详细梳理每个字从甲骨文到今日汉字的演变历程,解剖每个构字部件的来源,为我们揭示构字表词的原本意义,揭示《千字文》为何成为经久不衰的蒙学经典。
融汇天地,贯通古今,一部“千古奇文”的蒙学经典。
《千字文》是中国南朝时期由周兴嗣奉敕编撰的一部经典蒙学读物,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对偶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懂。其文本渊懿典雅,包罗万象,被后人视为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堪称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蒙学经典。
《千家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千家诗》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和清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共收录122个诗人的226首诗,分为“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卷,按一年四季排列,从立春到冬至,展现岁时节序与自然意象的流转相生。

《千家诗》中的所选诗歌多为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涵盖山水田园、怀古咏今、侍宴应制各类题材,广泛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面貌。作为蒙学读物,《千家诗》不仅有助于培养诗歌审美与文学素养,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教育功能,至今仍被视为古典诗歌教育的重要入门书籍。
品读古代先贤的诗词杰作,领悟诗歌艺术的不朽魅力。
《千家诗》中的诗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且易于传颂,又与四季时节息息相关,因此得以长久流传。上至帝王,下至僧侣,二百余首诗囊括了唐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以诗歌编织的时代画卷。

书中对每首诗进行注释、译文与赏析,展现诗歌的主题思想与情感内涵,并附上每位作者的生平简介以便全面了解其创作背景,带领我们领略中国诗歌艺术的永恒魅力。
感受唐宋文人春去秋来的美好意境。
《千家诗》与《唐诗三百首》齐名,并称诗苑“双璧”。作为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千家诗》所收录的诗歌简明易懂,无需繁杂的译文,我们也能浸于古诗的意境之中,感受跨越千年的诗心与四时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