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土地是承载万物的媒介。对土地的依恋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收获,便也成了中国人基因中最美好的词汇之一。作为一年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后便是仲夏,耕作地区逐渐开始农忙。

芒种是一个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此时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便是指一旦错过芒种期,作物种植成活率便越来越低。芒种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进入黄梅雨期,各种水生作物也开始接续成长。
芒种 | 四方食事
仲夏之月,是人体生长的高峰期。北方地区正值小麦收获,麦饭便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小麦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南方梅雨季初期,梅子尚未完全变黄,则保留有煮“青梅酒”的习惯。青梅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强化肝脏、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著名的“煮酒论英雄”桥段便发生在青梅时节。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日常饮食中也要注意多食用瓜果蔬菜,及时补水消汗,预防中暑。
药食同饮,食饮有节,顺时养生。
中医药和中国饮食“药食同源”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遵循自然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挑选适宜食材,搭配不同食物性味,顺时而食,推荐适配的菜肴,并配以精美的图片,给读者的顺时养生生活提供详细有益的指导。将传承的食养学问、食养知识和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乱世浮沉、恢弘道义,用血肉之躯谱写浪漫史诗。
以汉末三国那些坚守道义、追求理想、气度恢宏的英雄为主体,讲述乱世沉浮下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如何永不言败,在跌宕起伏中谱写波澜壮阔的豪情;如何气势如虹,在残酷的宫廷、无情的疆场内外,凝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每一个人物无论大小,都闪耀于历史的天际,凝聚为千年的群星,用改写命运的生死搏击,谱写浪漫的英雄诗篇。
芒种 | 万物竞时
“夏景舒长,麦天清润,高低万木成阴”。仲夏时节植物进入繁茂期,麦田润泽丰收,万木接连成一片荫郁之地,高低错落间充满了盎然趣味。

“夏争时,万物宜早不宜迟”。枇杷果金黄,栀子花雪白,榴花红火,翠竹拔节,荷花清香,自然万物于炎热之际以惊人的力量将春天的沉淀积蓄爆发,竞相生长,互不相让,生命也在此刻开始收获希望。

进入六月也意味着迎来了高考季,莘莘学子多年的努力耕耘,也会在芒种这个寓意收获的时节得偿夙愿。
感受灵魂深处的回响,生命当如夏花绚烂。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的两部经典诗集《新月集》和《飞鸟集》。用简单平凡的事物,描摹儿童生活、探讨爱情印记,揭示关于生命、自然、人生的深沉意蕴。泰戈尔的诗歌往往语言清新流利,意象奇崛美妙,同时搭配精美的写意,充满淡淡的哲思意味。全书有着别具一格的清新,讲述花草树木、白昼黑夜、繁星与灯,探索万物灵长背后的秘密。
毕业生
梁晓声
马上阅读
既然无法选择出身,那就用努力改变命运。
本书收录了七个中篇故事,以当代大学生和校园生活为主题,描述当代青年求学、求职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在面对人生选择、未来道路时的困惑与迷茫,在物质诱惑和纯良自我之间的犹豫与挣扎,在学校和社会交汇之际的痛苦与追寻,展现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转折与发展,以及对自我、家庭、职业和未来的思考。
芒种 | 传统习俗
中国农耕文明中对丰收的祈盼有独特的仪式感,皖南地区便有“安苗”的习俗。芒种时节种完水稻后,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以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作为农忙季,果农们也不例外。在该时节对各种果树进行不同方式的嫁接,以获得形状和口味上的互补,从而培育出更优质美味的果蔬。

在贵州东南部一带,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前后有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的习俗。活动结束后,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一部生态蔬菜志,一部私人阅读史,一部生活美学指南。
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辑,以蔬菜的四季,隐喻人生的四季。通过观察一年中所种植蔬菜的生长变化,以时而感性时而犀利的笔触,描摹蔬菜百态,同时佐以广泛的阅读体会与独特的生命体悟,引导读者认识蔬菜、体味生活、感悟人生。全书就像作者的一方菜园,在对万象与生活的体悟中,带给读者自然清新的文字享受。
一次民俗文化之旅,传递与孩子血脉相连的传统文化。
本书以贝儿一家人的旅行故事为主线,介绍了芒种时节以贵州地区为代表的侗族青年的百家宴、泥巴节,岩鱼布依古寨布依族的祭田活动,带领读者小朋友们游遍祖国大好河山,拥抱广袤的田野自然,领略舌尖上的中国、足尖上的节气,在阅读中感受烟火世界里深厚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