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第一个节气。明朝张宇初在《喜晴》中写道:“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正是风暖昼长,万物繁茂的好时光。
从自然到人文,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节庆寓意也保存至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美学,逐渐在现代美育中发挥作用。
春意藏,夏初长,冉冉绿荫下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我们顺着节气美学的藤蔓,整理了这份美育书单,带你走进这个万物并秀的夏天。
立夏,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是标志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初夏时节,天气日渐炎热,青蛙开始聒噪着迎接夏日;蚯蚓翻松泥土,瓜果藤蔓和各类野菜也都争相出土、日日攀长。万物进入了旺盛的“夏长”时期。
自古以来,人们便将花作为节气的信使。立夏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蔷薇,二候杜鹃,三候芍药。蔷薇枝蔓依援,开则成锦,尽显夏日风光。杜鹃象征思念与美好,在古人诗词里已烂漫千年。芍药为“花相”,作为惜别之物,自古便承载了婉约含蓄的情感表达。
春末夏始,蝉鸣声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从历史中寻找美的灵感,写下无数佳作。希望你能在这些文字间,感受不同时代的风景与人情。
丰子恺根据古诗词的四时意境作画,将艺术的巧思与生活的情趣倾注在笔端,以艺术的笔调再现古诗词中的场景,诗中有画意,画里有诗情。各地四时景致、传统时令习俗,和丰子恺的诗画人生,一一跃然纸上。
书中围绕四季二十四节气,精选陆游、杜牧、辛弃疾、王安石、李清照等历代名家经典四时节令诗(词)作八十余首,配以丰子恺相关画作一百余幅。边读诗边赏画,尽显春来夏往、秋收冬藏的桃源之意。
“当我们身处山间,便不再留意时间。”缪尔以牧羊人的身份,考察了内华达的山间万物,所记下的日记就成了这本不朽的文学名著。除了牧羊之外,缪尔在四个月的行程中,考察了山脉、矿石、冰川痕迹、气候、植物、动物等,所获得的成果不亚于任何一支考察队。
缪尔在文字中更是表现出了大师级的文采。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冷杉、云彩、石头还是溪水,都充满着生命力。仿佛置身于山川溪流间,不问意义,只关注身边的草木枯荣,夏日森林的清风,扑面而来。
立夏节气,人们有斗蛋、称人等传统习俗。“立夏蛋,满街甩”,将熟鸡蛋用冷水浸过,装在彩色丝线编织的网兜里,让孩子们挂在脖子上,是平安顺遂度过今夏的好意头:“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
吃立夏蛋、食乌米饭、饮立夏茶的食俗,同样延续至今。“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阳气渐长,茶叶最能清火安神;而乌米饭中的乌饭叶据说有清热解毒驱蚊的功效,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满了对未来的祝愿。美育中的情操教育也鼓励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实践态度。让我们跟随书中的指引,一起行动起来吧。
以四季茶席的微末变化为主题,体悟独属于中国人的自在茶道。
喝茶作为日常活动,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习惯。春夏秋冬,四季茶席皆有不同。无论是茶之选择、器之搭配还是席之色彩,都传达了天地人和诗意生活和人生哲思。千百年来,中国人正是在一杯杯茶的滋润,一代代茶道的传承中,找寻到独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的茶席为主题,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让读者在优美淡雅的文字中,感受中国人的诗意生活。
蝈蝈、蜻蜓、刀螂……草木鸟兽虫鱼活灵活现,阅读这篇充满童趣与哲思的夏日博物志,仿佛回到了那个“蝉声鸣树梢”的无忧童年。
汪曾祺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浑然天成。这本书从自然、美食、游历三方面选取汪曾祺作品37篇,以或生动自然,或幽默形象的文笔,描写世间百态,让人在恬淡、充满趣味的文字中,感悟心灵的愉悦、净化与升华。
立夏开始,进入“长”季,阳光逐渐炽热,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此时阳气充盛,精神饱满,但也易口干舌燥,心火过旺。日常饮食宜清淡,苦瓜、莲子、绿豆等食物均能益气生津。
立夏宜养心健脾,风暖昼长之时,夜卧早起、多食酸苦增食欲、适当有氧运动,既能舒缓焦躁心情,又能修身养性。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王安石在《题西太一宫壁(其一)》中写道。古人用“清和”一词形容立夏时节的清新滋润,不妨卸下生活重担,在夏日清凉间正身清心。
一本心理危机的自我援助指南,教你快乐生活的实用书。
当你陷入忧虑时,怎样才能摆脱内心的挣扎与不安?这本书能给你答案。书中利用丰富的现实案例诠释成年人的生活态度,既有理性的审视,也有温暖的鼓励,引导我们根除内心的不安,演绎出热气腾腾的人生。
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准确地认识自身心理问题,及时地治愈心理创伤。只有相信心灵的自愈力,一次次直面冲突,才能摆脱心理危机,找到真正通往成功的方向。
“给我们施加最大伤害的,永远是我们自己”。每个人认知自我就像是照一面镜子,但镜子前却有着层层迷雾。“迷雾”是内心的枷锁,让我们无法看清自己,从而受到束缚。
本书用清晰的语言列举了四个约定,指导我们如何拨开迷雾,通往心灵自由之路:一是善用美好的语言,二是不受他人的影响,三是不要妄加揣测,四是凡事尽力而为。希望这些约定可以让你不再精神内耗,活得更加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