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100周年华诞。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100年的风雨,故宫从禁卫森严的皇家宫殿变成了大众可以打卡观光的景点,仅供皇帝观赏享用的珍宝,变成全民族的共有财富,开创了中国博物馆的先河。
步入新时代,故宫博物院不再是静置的“古董陈列所”,而是以创新之力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文物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数字多宝阁”,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赏国宝,AR科技使《千里江山图》不再是卷轴上的静态画面,而是化作流动的山水长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青绿山水之间。除此之外,文物扫码讲解可以让你全面了解每一个古董器物的由来和历史,文创产品的兴起,更让故宫文化融入日常,让喜好周边的年轻人触摸历史的温度。
100年的风风雨雨,几代故宫人守护180余万件文物三万多个日日夜夜,才得以让故宫博物院焕发生机。让我们在故宫博物院100周年诞辰来临之机,走进关于故宫故事的书籍,一同感受故宫的文化魅力。
故宫的故事,始于六百年前的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诏迁都北京,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新宫,数十万工匠与民夫历时十四年,于永乐十八年完成了这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此后五百余年,这里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更迭。1912年清朝灭亡,故宫的命运迎来转折,1925 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启了从“皇家禁苑”到“全民文化财富”的新生之路,距今已有100年。进入新时代,故宫以传承创新延续六百年生命力,这座静态的历史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精神丰碑。
《百家讲坛》主讲人、历史学家阎崇年创作。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分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间段梳理故宫变迁。通过100讲形式解析故宫建筑布局、文物典藏及历史人物,系统呈现故宫从“皇家禁苑”转型为“全民文化”的历程。另书中附有明清皇帝简表与事件详述,便于阅读。
阎崇年在撰写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考证,100讲的文稿从构思到定稿增删8次,从定稿到出版修改10遍有余,历时两年匠心打磨。每一讲都附有故宫或文物的照片,以及提及人物画像等,并且对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片段标注了文字出处,让你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历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元明卷,下卷为清代卷。打破了传统通史的线性叙事,将故宫作为一个文化载体,独具匠心地将紫禁城的帝王、建筑、藏品与重大历史事件等紧密交织。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写出了这座宫殿的悲欢离合。
书中上卷从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写到永乐十八年迁都紫禁城,最后写到明崇祯帝之死。下卷从沈阳故宫提笔,直到晚清时期故宫经历的风雨飘摇,故宫文物在战乱中辗转、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全面展现了故宫的历史兴衰。
故宫,不仅是红墙黄瓦的建筑奇迹,更是一座收藏着华夏文明密码的宝库。馆藏文物达 180万余件(套),跨越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涵盖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钟表、家具等数十类。故宫文物的传世,离不开一代代守护者的热血与坚守。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火,故宫人开启了“文物南迁”的壮举,13000余箱文物分南、中、北三路辗转流离,历时三个月,跨越万水千山,无一件损毁,这是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文物大迁徙,创造了战争环境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
作者韩童是故宫摄影师,同时也是故宫文物修复部门的一员。韩童用自己拍摄的第一手影像,深入讲述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的故事。作者通过只有故宫“自己人”才能接触到的视角,观察和拍摄这些大国工匠的生活方式,走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分别讲述了钟表组、铜器组、木器组、古书画修复组、陶瓷组、漆器组、复制组和采编组。不仅聚焦王津、屈峰等代表性匠人的修复技艺与师徒传承,更以多层次影像,如工作现场、手稿笔记和生活场景等,展现他们如何让腐朽的宝物重现光彩。
由陈磊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创作,通过其标志性的诙谐语言和手绘漫画形式,将故宫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讲解得清清楚楚。本书聚焦故宫馆藏的180余万件文物,内容涵盖书画、青铜、瓷器、玉器、服饰乃至文物南迁等关键历史事件,透过文物讲述古代文明的演进和文物修复的精神内核。
半小时团队善于挖掘文物背后的有趣故事,让你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知识,堪称一部关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除此之外,本书由前故宫副院长李季总顾问亲率专家团队参与审校,使得内容在诙谐幽默之余又保持了严谨准确的调性。
故宫,旧称紫禁城,坐落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故宫的建筑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哲学思想和等级礼制。整个宫城遵循“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营建原则,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拥有殿宇宫室九千余间。现如今,故宫远不止是一座宫殿建筑群,它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
本书汇集了两位建筑大师对故宫建筑群的权威解读。书中不仅解析了故宫中轴线布局的礼制内涵、屋顶形制的等级象征,更从台基、斗拱、琉璃瓦等细节入手,揭示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逻辑。梁林二人珠联璧合,将凝固的建筑转化为可读的文明密码。
本书是首部汇编梁林二人关于故宫文章和手绘的专门著述。林梁研究故宫建筑群总结出“九大特征、七个细节”,从故宫的内部布局讲到祖先选址北京的巧妙,便于你了解和欣赏故宫,领会故宫的营造技术与艺术之美。梁文的简洁、林文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评述互文成趣,带你彻底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
水彩画家黄有维历时三年倾情打造的故宫主题水彩画集,他穿梭于故宫的各个角落,以画家独特的审美寻找故宫的独特视角和四季美景,并将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绘成画作。书中内容涵盖宫殿、细节与纹样、神兽与生灵、角度的偏差、光影与色彩等主题。让你可以跟随专业画家的视角,品味故宫里的精致细节,体验西方水彩与东方建筑两种美的碰撞。
书中收录了145余幅珍藏级水彩画,作者在展示画作的同时,也记录下了画画时的心情、创作想法、对于故宫建造的思考、下笔时的思维方式、专业水彩知识等,揭秘水彩画家如何作画。让我们跟随黄有维的画作一同走进故宫,走进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