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最早出现“寒”的节气。到了寒露时节,昼渐短、夜渐长,昼夜温差变大,天气转凉。宋代诗人李处权诗曰:“清风泛寒露,夜久气转凉。”正是生动地描述了寒露时节的这种气候变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露已寒凉,喝茶吃蟹,带你一同了解寒露节气的文化及习俗,共读这份节气美育书单。
寒露,是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古人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的深浅,于是有了“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说法。寒露时节,露水增多,天气开始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大自然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更替特征,北方层林尽染,枫叶似火;南方则蝉噤荷残,草木渐凋。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深秋时节鸿雁迁徙南飞;雀鸟隐匿无踪,被古人想象成是藏入海中化为蛤蜊;此时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凌寒怒放。三候相连,自成体系,让我们在现代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古往今来,节气承载着中国人顺应天时、感悟自然的传统智慧。古人以自身生命体验感知万物,在不确定的自然中找到确定性。让我们一同感知古代人们的智慧,感受来自不同时代的人间烟火。
以三百余幅古画为钥,解锁古人的安居向往与生活智慧。
文化学者王三悟从上万幅传世画作里精选三百余幅珍品,以 “追寻家园” 为脉络串联起华夏文明的生活长卷。从伏羲女娲的创世传说到明清人家的日常图景,书中五章内容层层递进,既描摹 “人生待渡” 的奔波迁徙,也解析 “各安所居” 的建筑智慧,更铺展书屋、茶舍、驿站等 “世间风貌” 的烟火百态。
这本书兼具严谨与趣味,打破了艺术鉴赏的门槛。王三悟善用 “证据化、可视化” 的画作载体,延续了以往作品生动易懂的风格。翻开书页,就像与古人围坐话家常,真实感受古人落于笔墨间的袅袅炊烟。
一部爱书人的“藏书志”,记录与书相遇的每一个闪光瞬间。
当代藏书家杨建平先生历时二十载完成的藏书文化随笔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时代与改革”“社会与进步”“人生与思考”,共推荐了作者收藏的120本书,以“一书配一票”的独特形式推荐,每篇还配有500字左右的书评,这样新颖的藏书方式对于爱书之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本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手记,藏着阅读者与时代的双重记忆。作者杨建平选了三个维度的图书汇编成一本极具新意的藏书指南,并为每本书量身绘制作者肖像藏书票,让你得以触摸这份收藏的温度。他以“夹叙夹议、亦庄亦谐”的笔触,从签名书的寻访经历讲起,延伸至对作品选题、装帧设计的评析,更藏着基层工作者的生活感悟与时代思考。
寒露时节秋意渐浓,露凝而白。民间有登高的习俗,古人认为此时登高可避灾祈福,且深秋晴空万里,山间层林尽染,能够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除此之外,民间还有 “寒露吃芝麻” 的说法,人们认为芝麻能润燥养生。还有不少地方会尝鲜蟹,此时的螃蟹膏满黄肥,但需要注意的是螃蟹性寒,需搭配姜醋食用。
秋分至寒露时节的茶称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古往今来,当寒气渐浓、露水成霜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喝上一盏温热的秋茶。茶叶中丰富的茶多酚与氨基酸,能缓解“秋乏”,提振精神,而围壶品茗的慢时光,更是秋收农忙后必要的休憩。喝一杯淡茶,读一本好书,度过一段闲时放松愉悦的幸福时光。
一本顺着时令品茶的生活之书,让传统茶道融入现代日常。
书中依循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系统梳理了每个节气对应的特色茶品、冲泡技法与饮茶习俗。从立春喝红茶的浓郁,到寒露品黄茶的香气,再到大寒饮白茶的甘美,书中对每个节气茶品的风味特征和养生功效都一一解读。每篇的开头还介绍了对应节气及其三候,行间更配有茶画和茶器图谱,图文并茂,是一部集科普、养生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这本融通科学与人文的茶事指南,打破了传统茶道的认知壁垒。作者紫晨延续“科学饮茶、艺术品茗”的理念,既用通俗语言拆解茶叶制作工艺等专业知识,又挖掘节气茶俗中的文化深意,让你读后不禁有立即冲泡一杯好茶的想法。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细腻梳理了每个时令的各地风物、传统食俗与养生智慧,完整呈现了一幅贯穿四季的中华美食地图。作者不仅收录了各地传承的古法食谱,更结合现代营养学视角,阐释了“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食养哲学,让你读懂每一口时令美味背后的自然逻辑与文化密码。
关注节气文化和节气美食,也是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书中通过绘画的形式为你详细介绍了节气美食的制作食谱,提供可亲手实践的操作指南。
寒露至,秋意浓,在这冷热交替的时节,宜早睡早起,避免着凉。晨起时可泡一杯蜂蜜水润喉,饮食上可多煮山药粥养脾。正所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尤其要做好足部保暖。自古以来还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具有排毒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养生食疗。
万物凋零,易生悲秋之感。在这由喧转静的时节,更是养身养心的好时机,保持对世界的热爱,以平和的心态迎接自然的每一次寒暖交替。秋季落叶纷飞易生杂念,我们应多多学习“收”和“藏”的智慧,藏锋、藏言、藏心,于万物寂静中积蓄能量。
一本能让你“立刻行动”,走出低迷”的“充电指南”。
书中依托组织行为学、脑科学、社会心理学等最新社会科学研究结果,以“能量感系统”为焦点,探讨年轻人关注的诸多痛点,如缺乏自律、大脑宕机、沉迷手机、长期内耗、动力缺失等。提出了符合科学常识和人性规律,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思路和行动方案。
作者主要围绕“真实自我”“行动方法”和“避坑指南”三个话题展开,并提供了“5秒法则”“专精感”“滚雪球任务法”等立竿见影的行动方法。书中还附有能量感自测表,帮助你测试目前的能量状态,打造你自己的能量感系统,找回专属于自己的能量来源。
直达现代人的心灵世界,用心理学工具剖析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这本书可视为荣格作品中的奠基之作,收录了荣格各个时期发表的主要作品。荣格在序言中说道“心灵这个大问题让现在许多人肠枯思竭,而这部文集正是旨在告诉读者探究它的方法”。正文也确实延续了这句话的宗旨,切实地回答了现代人的心灵问题,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内心。
书中在理论上介绍了原型、无意识、自律性情结、人格类型等心理学概念,解答人们的心理困惑。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人生各阶段的难题、婚姻中的心理关系、心理类型等。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对于想要了解荣格心理学的人,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