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和小雪节气一样,这里的“大雪”也是一个气候概念,用来描述节气期间气候变化,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强度的“大雪”无必然联系。
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寒潮活动更加频繁,天气愈加寒冷。北方地区可能进入积雪期,但并非所有地区都会降雪,而南方地区多以降温和降雨为主。尽管尚未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但这一节气的气候变化预示着冬至及三九严寒的临近。
大雪时节,气温骤降,天寒地冻,正是食补的好时候,但切忌盲目乱补,此时适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宜过多食用性寒的食品,如柿子、绿豆芽、螃蟹等。
吃饴糖。大雪节气吃饴糖的习俗由来已久。饴糖,又称麦芽糖,以麦芽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古人认为其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在冬季,适量食用饴糖能帮助温润脾胃、缓解燥咳。
喝红薯粥。大雪节气,气温逐渐降低,人们穿上厚实的冬装,注意室内外保暖,避免受冻。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气寒冷,人们减少外出,留在家中喝热乎的红薯粥度日。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并含有多种维生素,能增强免疫力,是冬季饮食的优选。
饮食也有四时之道,应季而食才是健康之源。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在数九寒冬,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生活品质的提高,就是要吃好的、吃补的、吃营养高的、吃优质的。本书以中医节气养生为理论基础,将深奥的中医理论简易化,结合现代饮食理念,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根据节令变化选择适宜的食材和饮食方式。阅读此书,你会发现顺应自然的饮食不仅简单易行,更能带来持久的健康和生活的智慧。
以节气为序,品茶韵人生,将节气、健康与诗意融入这一杯茶香。
将茶道与节气完美结合,为您提供独特的养生视角和深厚的文化体验。全书以二十四节气为框架,介绍各节气的特点,并根据节气特点介绍最适合的茶叶,解读茶与健康的奥秘。作者以70年的茶学研究为基础,在书中融入了丰富的茶叶知识和实用技巧,还在每章配以原创诗词与精美的插图。此书,既适于静心阅读消遣,又可随手查阅付诸实践。
大雪节气,全国各地寒意更浓,气候更显分明:东北大地银装素裹,呈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日美景,江河湖泊多已冻结;西北地区常有“积雪深堆”的景象;黄河以北,风雪交加;华南地区在大雪节气依旧少见降雪,但气温骤降,湿冷阴雨天气成主流。
常言道,“瑞雪兆丰年”。严冬之际,皑皑白雪覆盖田野,仿佛为大地披上温暖绒毯,有效阻隔寒流侵袭,确保作物周遭温度不至于骤降,为冬作物构筑越冬的庇护所。待春回地暖,积雪悄然融化,不仅滋养了大地,还大幅提升了土壤水分,为作物春季蓬勃生长蓄积了充沛的能量。故有农谚云:“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仲冬的感知在于愈发凛冽的寒风,厚雪覆盖的田野以及冰封湖面的静谧之美。枯枝凝霜,红梅绽放,仲冬的景色虽寒冷,却透着坚韧与生机。大地在严冬中愈加沉静,天地间的冷冽气息酝酿着一种深藏的力量,为新一年的春回大地蓄势待发。
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文学奖双料得主海明威短篇小说精选合集。书中收录的16篇短篇小说,深刻探讨了生命、死亡与人性的复杂。以《乞力马扎罗雪山》为代表,文中以生与死为主题,海明威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人在面对命运时的复杂心理,并将强大的情感力量和高度个性化的风格融为一体。书中的每一篇都是不可错过的文学经典,在阅读中感受文字蕴藏的力量,体悟生命的厚重。
民俗学家邓云乡以深厚学识和亲身经历,生动还原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他从岁时风物的角度切入,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感怀的民俗画卷。书中“三冬乐事”中描写了冬季里人们围炉取暖、享受闲适时光的生活场景,以及消寒图、腊鼓声声等富有节日氛围的活动,展现了老北京冬季的生活情趣和民俗风情。全书既有严谨的史料考证,又饱含对乡的深情眷恋,阅读此书,感受历史与民俗的共鸣。
在古代诗词中,大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题材。诗人墨客们用精美的诗句来描绘大雪的壮阔和寒冷,抒发情感。如北宋诗人邵雍在《和商守西楼雪霁》中写道:“大雪初晴日半曛,高楼何惜上仍频。数峰崷崒剑铓立,一水萦纡冰缕新。昆岭移归都是玉,天河落后尽成银。幽人自恨无佳句,景物从来不负人。”
诗中描绘大雪初晴后的景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和雪后天空逐渐放晴的景致,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最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景色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景色之美不需要佳句来点缀,它本身就足以让人心醉。
除了赏景吟诗,古人还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在古代,大雪封山、封路使得食物获取变得困难,自制腌肉可以帮助人们储存足够的食物。人们不断探索发现了各种腌肉的制作方法,包括腌制、风干、熏制等,这些方法既能够延长肉的保存时间,又能够增加肉的口感和风味。延续至今,腌肉逐渐成为大雪的习俗传承了下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古典论诗诗的典范,以诗论诗,将诗性语言与哲理思辨完美融合,为品鉴诗词提供大量美学“行话”,用之于诗词赏析,彰显品鉴者的审美品位。每品各用十二个四字句的韵语来勾勒诗意意象,通过意象及意象组合,以感性化的意象流动,形成诗意境界,让你在意境的感悟中,体悟诗歌的审美特质与创作技艺。例如,“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这样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晴光雪色”相映成趣的冬野风景画,画面无人迹,却给人一种超脱尘寰的自然冷艳之美。阅读这些诗句,仿佛能感受到冬风轻拂,心灵也随之沉静,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无瑕的冰雪世界。
大雪纷飞之际,贝儿携爷爷奶奶踏入了四季恒温的云南,沉浸于石洞温泉的袅袅水汽中。在云南,当地的特色美食满足了一家人的味蕾。餐后,一家子前往腾冲,首探滇缅抗战博物馆,铭记历史。爷爷细述腾冲温泉之源,再领贝儿品味地道腾冲佳肴,美味连连。随后,他们从大理到昆明,于繁花似锦的花市中沉醉,迟迟不愿离去。跟随贝儿的旅程,我们一同领略不同地区的美食之妙,品味祖国山河四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