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来写了20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巴金先生口中的“启蒙先生”不是某位文坛巨匠,而是一本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的乡塾教材——《古文观止》。
这部由两位绍兴塾师编选的读本,既无官学背书,也非名家手笔,却在三百年间穿越时光,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蒙学双璧”。鲁迅赞其“在文学上的影响不可轻视”,王力更将其作为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范本。今天,就让我们循着文字的韵律与声音的温度,解锁这部 “集古文之大成”的经典密码——《古文观止》。
与《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名家著作不同,《古文观止》是清代两位教书先生——吴楚材和吴调侯,专为当时的读书人编选的古文教材。虽是乡野塾师,却有着通透的选书智慧。吴楚材因年少多病脱离科举迷障,得以“日阅古今书”;吴调侯则“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二人每日“以古学相勉励”,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筛选文章。遵循“略者详之,繁者简之,舛错者厘定之”的原则,最终敲定 222 篇佳作,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
书名里的“观止”二字特别有底气,这两个字最早出自《左传》: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观乐,见舞《韶箫》,称赞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这些音乐舞蹈妙极了,其他的不必看了。《古文观止》则表示文中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最佳读本。
这本书的选篇也不得不说确实是“神仙眼光”。上起先秦的《左传》《国语》,下至明代的散文佳作,均没有晦涩难懂的偏门之作,全是经过时间反复筛选的“硬通货”。有《左传》里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也有韩愈、柳宗元引领古文运动的名篇,更有苏轼、欧阳修那些脍炙人口的随笔散文,篇篇都是经得起推敲的经典。
原书作为清代文言文教材,选文涵盖先秦至明代各时期代表作品。插图版选录其中的精华编辑成书,添加注释、译文及篇章赏析。文章的注解和翻译上都遵循平实浅易、清晰简明的原则。在选文上倾向于选择经典中的经典,旨在面向大众普及古代散文经典。该版本在译文中对生僻字标有拼音,每一篇都结合文章内容配有相关插图,力求生动易读,十分适合初学者阅读。如果你也想体会古典文学的妙处,这本书是不二之选。
6位演播者以声音艺术演绎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这个有声版本的《古文观止》与其他版本不同,它不是简单地阅读原文,而是以鉴赏为主、辅以原文阅读、译文解析的讲解版本。演播者总会在开头亲切地说一句“同学们好”,这样平易近人的讲解方式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课堂。听书的妙处就在于,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睡前片刻时光,都能在声音的牵引下,轻松步入华夏文学的殿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部经典文学,于喧嚣的生活中,重拾一份源自中华文化根脉的从容与力量。
在白话文当道的今天,读这本古文选集真的不是“无用功”,反而藏着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是修炼文字功底的“活教材”。古人写文章最讲究“言简意丰”,几个字就能勾勒出鲜活场景、传递深沉情感。比如《兰亭集序》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八个字,就生活地描写出了春日宴集的惬意;《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读着读着眼前就浮现出江天一色的辽阔景象。这种凝练又精准的文字功力,不管是日常写作还是提升表达,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大帮助。
再者是读懂中国人精神密码的“钥匙”。这些文章不只是文字优美,更装着古人的家国情怀、处世哲学和人生感悟。读《岳阳楼记》,能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格局;读《陈情表》,能体会李密对祖母“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深情。这些情感与思考,在今天依然能戳中我们的内心,引起深深的共鸣。
最后是夯实文化基础的 “打底书”。平时我们说的 “一鼓作气”“世外桃源” 等典故,其实都出自《古文观止》里的文章。看古装剧时也会经常引用其中的经典名句,比如家喻户晓的《甄嬛传》就两次引用了《郑伯克段于鄢》。除此之外,读古典小说,日常引用名言警句也有帮助。读懂这本书,就相当于给自己文化知识库搭好了骨架,在接触传统文化时不再 “一头雾水”。
这本书并非对原有《古文观止》的简单翻印,而是以《古文鉴赏辞典》为基础,吸收了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的精华,又参酌其他选本,唯取佳作入选。同时还参考了最新的课程标准,尽可能地囊括了新编教材的篇目。不仅在选目上精益求精,鉴赏文字方面均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精心撰写,赏析和原作相得益彰,凝聚了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学修养,看似“冗长”,实则字字珠玑,内涵丰富。
女声播音朗读,能够准确处理断句和节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意,欣赏古文的音韵之美。篇与篇之间还有一段优雅的旋律,让大家在聆听时可以休息一下耳朵。如果你渴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利用通勤、吃饭等碎片时间聆听该版本,不失为一种便捷的学习方式。
从清代成书到现在,三百多年过去了,《古文观止》依然是很多人读古文的首选,这份生命力就藏在它的经典性里。它的选篇眼光太精准。两位编者没有贪多求全,而是牢牢抓住了“思想性与文学性兼备”的标准,选出来的文章既不晦涩到让人望而却步,也不浅显到缺乏深度,刚好卡在“能读懂、有收获”的平衡点上。
如果说选篇是《古文观止》的骨架,那么吴氏叔侄的评注便是它的灵魂。作为经验丰富的塾师,二人对字词的注解精准通俗,寥寥数字便能扫清阅读障碍,堪称最贴心的“阅读指南”。哪怕是古文初学者,也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阅读节奏。
更重要的是内容永远不脱节。书中讨论的亲情、友情、理想、担当,都是人类共通的永恒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劝谏智慧,放到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依然适用;《桃花源记》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追求。此外,全书222篇文章多为千字内短篇,最短的《武帝求茂才异等诏》仅68字,却字字千钧。这种“轻量化”选篇,恰好契合了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好的文字从不会被时代淘汰,这正是它能流传百年的核心原因。
该版本以映雪堂本为底本核校,集注释、翻译为一体,并为每篇文章做了题解。译注者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大意与特点。排版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注释和译文放在每一段正文之后,为方便大家阅读,还标注了大量生僻字拼音。该版本更加还原原文,没有过多的赏析和评述,排版简明清晰,十分适合《古文观止》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