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即平分了秋天的意思,昼夜均、寒暑平、日光与月光打成了平手。自此,北半球的天地褪去夏的喧嚣,步入澄明静朗的深秋,此时正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时节。“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一半秋色入诗,一半秋意入心。

秋分以风和露为笔,将山河渐次染成暖金色。我们顺着节气美学的藤蔓,整理了这份美育书单,带你在书香中走进静谧悠远的秋天。
秋分 | 风物美学
天高云淡,万物明净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平衡之日,此时风物自带一种平衡之美:日光与月色各占十二时。万物变得清透而疏朗,金桂开始暗递幽香,稻谷垂首,铺展满地鎏金。古人于此日以“竖蛋”测平衡,以“祭月”谢天时,用古老的仪式感念自然的馈赠。今人在这一日也可感知:真正的丰美,从来生于分寸之间。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阳气渐收,暑气终结。昔日轰鸣的夏雷悄然敛息,只余下沉默的长空。小虫们以细土轻掩巢穴,在黑暗中酝酿一场跨越冰霜的长梦。溪河湖泊褪去丰盈之态,露出清瘦的脉络。万物终须从绚烂归于沉静,在收敛中积蓄再度苏醒的力量。

昼夜均分之时,艺术与自然在书脊中悄然相遇。万物在此时各得其所:一半留给渐短的昼光,一半托付延长的寒夜。让我们跟随艺术一起走进秋天。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道尽中国人最高的生活美学。
《园林有境》是一部深入解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的佳作。书中不仅细致剖析了造园的理法,更将四时流转纳入园林审美的维度。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园林导览,而是一部深入探讨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寄托的著作。另外,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你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作者陈从周是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被人们尊称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父”。本书从造园理法到意境营造,从一亭一轩的设置到一石一水的经营,皆娓娓道来,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苏州拙政园之旷远、扬州个园之精雅,体会中国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理想与生命哲学。在这清寂而丰饶的季节里,翻阅此书,恰似与古人共坐一亭,看一叶知秋,观一园见境。
一部跨越时空与文化的深情交响,用音符串联起人类灵魂的巨作。
《音乐与人类》是一本跨越时空与文化的深度之作,它系统地探讨了音乐如何与人类文明共生共长。从巴赫到现代流行乐,从非洲鼓点到交响乐章,以宏大的视角揭示音乐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人类理解世界、表达自我、建立联结的原始语言。

作者融合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视角,层层剖析人类如何用音乐表达、记忆、治愈、抗争、连接彼此,展现出它作为文化基因的深刻影响力。《音乐与人类》既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音乐史,也是一次对人类本质的温柔叩问。你会发现: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音乐;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有生命真实的回响。
秋分 | 躬行实践
丹枫映日,硕果盈枝
秋分自古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祭拜月亮,祈求丰收和平安,家中会自制“秋分糕”,寓意着步步高升、吉祥如意。这些习俗无一不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许。

人们总喜欢以景寄情,秋分正是文人墨客抒发深思的时节。宋代词人秦观在《鹊桥仙》中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就是在这个时节对爱情的美好祝愿。柳永“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恰应和了此时天地清瘦、气象高远的物候特征。让我们从诗词中知秋分,在时序轮转中捕捉永恒的诗意与深情。
以现代视角穿越千年烟雨,照见宋词深处最磅礴的生命情怀。
作者八月安妮把宋词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品读,以恢宏视角探寻文字背后的浩瀚宇宙。不拘泥于婉约豪放之风,而是深入历史烟云,揭示词作中蕴藏的生命哲思与时代精神——辛弃疾烽火楼台下的金戈之声,李清照梧桐细雨里的山河之叹,皆被一一解读。作者以学者之思与诗人之笔,写出宋词中不仅有儿女情长,更有江山万里、人间百态。

书中对每首诗从注释、译文、赏析、漫志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全面呈现宋词之美。你将在词与画、声与境的交融中,重新发现宋词与现代生活的深刻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解词之书,更是一把钥匙,开启的是千年前的灵魂如何用文字刻下了一个时代的体温与心跳。
秋园
杨本芬
马上阅读
以淡笔写深情,听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
《秋园》是八旬老人杨本芬以血泪与温情织就的家族记忆,讲述了母亲“秋园”在动荡年代中浮沉挣扎的一生。从民国少女到新中国母亲,她如江上小舟般被历史的巨浪反复推搡,却始终以惊人的韧性守护着家庭的微光。作者以素朴的文字,描摹了普通人在饥荒、革命与迁徙中的生存图景——那些被宏大叙事忽略的叹息,无声却震耳欲聋。

这本书的珍贵,不仅在于它是“妈妈的故事”,更在于它用最卑微的视角重构了历史的温度。没有英雄史诗,只有母亲深夜纳鞋底时油灯的摇曳,只有一家人分食一碗粥时小心翼翼的吞咽,是为养活孩子踉跄跋涉的足印。《秋园》让平凡人成为历史的主角,让母亲的名字终于被看见。
秋分 | 修心养性
不惑不争,心归澄明
秋分时节,自然界阴阳之气达到平衡,昼夜均等,寒暑相平,正是人体调节阴阳、涵养气血的最佳时机。此时养生重在一个“收”字,收敛夏季外散的阳气,使之归于平静,为抵御寒冬储备能量。饮食上当遵循“润燥、补肺、益胃”的原则,起居作息应遵循“早卧以避秋凉,早起以畅肺气”的古训。

唐代诗人贾岛在秋分时节与友人闲逛山中、探讨天地,好不惬意,留下了“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的佳句。让我们也在这样清远爽朗的时节扫除周身浮躁,保持对世界的热爱,开启舒缓自在的生活。
精选238个情绪瞬间,教会现代年轻人“笑对生活”。
《生活就是哈哈哈》是青年作家大橘猫与高人气漫画家姑苏阿焦携手打造的一部治愈系生活随笔集。书中,大橘猫以敏锐细腻的笔触,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普通却充满智慧的瞬间,编织了238个灵动鲜活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取材于寻常的烟火气,或是职场中的一则趣闻,或是家庭里的一场温馨对话,又或是社会观察中的一点巧思,皆以幽默豁达的语调娓娓道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姑苏阿焦手绘的全彩插画为这些小故事注入了灵魂。他的画风融合了国画的意境与漫画的俏皮,色彩温暖,笔触细腻,生动再现了故事中的场景与情感。无论是慵懒的猫咪、品茶的老者,还是市井的喧嚣与四季的静美,画作都充满了通透的哲思和鲜活的生命力,与文字相得益彰。
动物用无声的陪伴与纯粹的爱,为人类心灵带来不可思议的治愈奇迹。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与奇迹的纪实作品,由德国动物辅助治疗专家雷纳·沃尔法斯与犬类训练专家贝蒂娜·穆茨勒合著。两位作者基于长期实践经验,证明动物的陪伴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跨越物种的陪伴不仅是温暖的童话,更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心理治疗方式——当人类语言苍白无力时,动物们用安静的注视、柔软的皮毛和稳定的心跳,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治愈奇迹。

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动物与人类互动时产生的生化指标变化,更深刻探讨了这种古老而新颖的疗愈方式如何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每一页都闪耀着温柔的力量,提醒我们:疗愈未必来自高科技或药物,有时恰恰源于最原始、最纯粹的生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