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此时节,冷空气活动愈发频繁。白天,在阳光的加持下,尚能感受到晚秋的暖意;但一旦太阳西沉,辐射降温加剧,气温便会迅速“跳水”,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仿佛一日之间,穿梭于两个季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岁晚》中诗曰:“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就是描绘了霜降时节气温变化大的物候特征。
俗语有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随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让我们一同走进霜降节气的文化及习俗,共读这份节气美育书单。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北方地区最低气温已至零下,清晨地面与植被上开始凝结白色霜华,“霜降”之名正是源于此自然现象。南方虽少见霜,但也能感受到“一夜风紧,秋老荷残”的萧瑟。
我国古代将寒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展现了自然界生灵对气候变化的敏锐回应。豺狼开始为过冬储备食物;郁郁葱葱的枝叶尽数枯黄;活跃的虫类也全部蛰伏入土,进入冬眠状态。这三候完整勾勒出霜降时节的自然时序,共同谱写出秋冬交替的物候三重奏。
霜降时节,万物由喧哗归于沉静,虫鸣声渐渐隐去,只留下凋零的枝叶沙沙作响。让我们跟随节气赋予自然的独特韵律,走进秋日的尾声。
本书源自著名音乐评论家陈立在国家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带你走进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泛舟于浪漫的蓝色多瑙河……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巴赫的严谨、莫扎特的灵动、贝多芬的超凡……并将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
陈立不仅追寻大师的创作足迹,更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如何滋养了他们的艺术生命。通过讲述各位音乐家的生平,感受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书中还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还可以扫码聆听配套音乐,以及扫码阅读各地的有趣故事。
解锁十八位艺术巨匠的创作密码,探寻改变艺术史进程的杰作何以成为不朽。
作者精心选取了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这数百年间18位里程碑式的艺术家,结合史料分析他们创作的250余件经典作品。内容包括《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名作的光影、构图与色彩解析,探讨艺术家创作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当我们在博物馆中凝视那些不朽杰作时,一个核心问题常常浮现:这些划时代的作品究竟何以诞生?这本书正回应了这一追问。
这本书可称得上一本艺术小史,作者将艺术家的人生际遇与作品分析融通,以独有的方式重新审视既熟悉又陌生的杰作。我们将会看到,西西里画家安托内罗·达·梅西那如何在达·芬奇之前创作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卡拉瓦乔的叛逆性格又如何与其革命性的绘画风格交织在一起……
霜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秋收扫尾。古语有云“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这个时候,地瓜要及时收获,不然可能会受到低温冻害,影响产量和品质。花生也需要尽快收获并晾晒,防止受潮发霉。除此之外,地里还有一些农作物生长,为防止它们“受冻受寒”,要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滋润。
古代民间还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人们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的食俗。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还要吃柿子。现在很多地区的围炉煮茶中也常有顺应时令的烤柿子,为围炉增添了美味和趣味。这样的时节,宜食补、宜围炉,更宜与好书相伴,让我们在满目清寒中埋首书卷,体会文字中的艺术。
一本慢生活随笔集,带你感受慢聊、慢活、慢乐的生活艺术。
本书是蔡澜最新出版的慢生活随笔集,收录了60余篇文章,以挚友般的笔触带你切身体验“慢聊、慢活、慢乐”的生活艺术。文章处处透露着蔡澜先生的潇洒风格,通过一碗云吞面的专注、一壶陈年普洱的氤氲,或是与金庸、倪匡等老友的深夜长谈,将日常琐碎升华为生活哲学,传递出“我们不会越变越老,我们只会越变越好”的豁达智慧。
这本书不仅是蔡澜松弛美学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份对抗现代焦虑的温柔礼物。作者以半生漂泊的阅历,颠覆了传统对衰老与成功的刻板叙事,强调“吃好了,把自己的胃照顾好了,才会心情好,活得开怀”的朴素真理。让你能够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对生活的节奏,治愈了每一个渴望慢下来的现代人。
荣获诺贝尔奖的史诗画卷,谱写了一曲关于土地、生存、爱与尊严的真实图景。
作者赛珍珠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女性作家。《大地三部曲》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绘中国20世纪初家族兴衰的史诗巨著。赛珍珠以西方作家的视角,用浸透同理心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真实而动人的乡土中国。这部作品超越了文化隔阂,让全球读者得以窥见中国农民在动荡年代的坚韧、希望与宿命。
正如在1938年12月盛大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瑞典学院主持人所言:“赛珍珠女士,你通过那些具有高超艺术品质的文学著作,使西方世界对于人类伟大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你赋予了我们西方人某种中国精神,使我们认识和感受到那些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这样的思想情感,才把我们大家作为人类在这地球上连接在一起。”
霜降的来到意味着冬天的脚步已近。《黄帝内经》里提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冬气候转凉,应该早睡以养气血,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养生,关键在于“外御寒、内清热”。饮食上需遵循“减苦增甘”的原则,适当多吃温热熟软的食物,如山药、南瓜、鸡肉、牛肉等,以养护脾胃,为抵御寒冬储备能量。
在起居与精神调养上,首先要做的就是防寒,尤其应注意腰腿、脚部与胃部的保暖,民间素有“寒从脚起”之说,睡前用热水泡脚是霜降时节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法。此时秋风萧瑟,易引人忧思,因此精神调养尤为重要,宜保持情绪平和,多参与一些舒缓的户外活动,让身心在清冷的空气中得以沉静和收敛。
精准捕捉、解答人生困惑,帮你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作者以叙事性的写作手法,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对话和故事,极具趣味性地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情节之中。同时,作者还以资深投资人的独特视角,结合自身经历,融合哲学、心理学、商业知识等,提供了多维度的幸福追求路径。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对幸福的深刻探讨,更是一本贴心的行动指南,让你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的风浪。
全文以疑惑开篇,篇尾又为人们解答疑惑。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幸福原点论”,精心总结了22条人生疑惑,提出了7条幸福秘诀,为追求幸福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不仅能够帮你准确认知人生的困惑来源,还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应对焦虑,提升自我认知,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一本书告诉你:面对无端冲突,是正面反击还是迂回退让。
在一个人人倡导竞争,强调“赢家”的时代,王辉的《幸福者退让原则》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活哲学:退让的幸福。这本书深刻剖析了现代人际关系中的普遍困境:无论是家庭中的情感角逐,职场上的晋升博弈,还是社会交往中的面子之争,我们常常在固执与对抗中耗尽心力。
作者对“幸福者退让原则”这个概念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解读。并列举了大量真实案例,引导我们重新审视“退让”的价值,并适时运用“幸福者退让原则”。这样一本阐述生活哲理的书可以让我们活得清醒、豁达的同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