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首页
我的书架
全部
影视戏剧
摄影
设计
美术与书法
理论与赏鉴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罗伯特·麦基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
简笔画手绘技法从入门到精通
灌木文化
本书是一本轻松好玩的美术启蒙类图书,内容涵盖了4000多个生动可爱的卡通案例,从简单的线条、图形讲起,通过简单、直观的笔画描绘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本书共分为22个章节,前五个章节内容较为基础,只用简单的线条即可轻松勾勒出水果、蔬菜及天体等案例,后面的内容稍稍加大了难度,增添了所绘事物的细节勾画,内容涉及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内容,案例生动可爱。本书适合绘画初学者阅读学习,可以作为学校老师、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互动教程,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
迈克尔·苏立文
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救猫咪:全3册
布莱克·斯奈德
《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是好莱坞知名编剧、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的代表作。这是一本简练、清晰的实战派指导手册,它不讲玄而又玄的原理理论,而是坦诚地传授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经典写作套路和技巧,直截了当,上手即用。从让主人公“救猫咪”,到一句话故事,到结构节奏,再到推销剧本时必须注意的风险和机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职业经验,对于商业剧本写作的方方面面都给与了细致清晰的解答。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是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系列第二册。本书延续了第一册高效实用、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通过回顾影史上的各类经典电影,透彻细致地介绍了成功电影所必备的类型和结构要素。全书将主流商业电影分为10种类型,并列举了50部代表性的影片,其中有《拯救大兵瑞恩》《异形》这样的名作,也有《少棒闯天下》《黑神驹》等影史遗珠。 《救猫咪3:反击战》是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系列第三册,也是系列的完结篇。本书延续前两册的实战派理念,在原有方法论基础上补充了“提案”“五步式结局”“从15张卡片拓展为40张”等更多创作技巧,并针对新人编剧的常见错误予以解释说明,对不断冒出的各类问题给出解决之道。
好画500年:画家眼中的西方绘画史
马萧
当我们看一幅画时,看到的是什么?是美好的色彩与形象、画家的八卦逸闻,还是画面元素的隐喻、历史大势的映照?虽然我们可能已经熟悉许多名作的模样,读到过学者们条分缕析的解读,但一幅杰作究竟好在哪里,一位画家因何青史留名,却未必找到了答案。还有一种看画的角度,聚焦于绘画本身,那就是画家的角度。当画家来到一幅画的面前,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平面、一个成品,他具备作为同行的心有灵犀,他会看到隐藏在画布上的秘密,理解一幅画是如何产生的。 本书作者身兼画家和学者两重身份。作为专业的艺术史学者,他对于绘画的历史和理论体系有清晰的把握,揭示出权力的运转、社会的变迁如何影响着艺术的进程;作为自年少便执画笔,并曾游历欧洲诸多艺术馆的画家,他能以创作者的身份代入作者本人的视角,提供直面原作的感受与判断。作者以学院美术为线索,将西方绘画史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呈现西方绘画500年来的发展脉络。
古珠之美
许丽虹
这本书要谈的是古代珠子,一颗颗小小的古珠,蕴含着千百年的沧桑变化。两位作者通过挂坠、耳饰、戒指、念珠、手串和项饰几部分,将古珠的魅力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同时将古珠的美于生活之中展现。
失败美术馆:那些被烧毁、涂改、遗忘的旷世杰作
陆明
《失败美术馆:那些被烧毁、涂改、遗忘的旷世杰作》是一本关于艺术史阴影之美的另类档案。本书聚焦那些未能完整存世的杰作——被焚毁的壁画、被政治审查涂改的画布、被战争掠夺的珍宝、被艺术家亲手毁弃的草稿,以及数字时代转瞬即逝的虚拟艺术。
巴赫传:时代、观念与书籍
拉蒙·安德烈斯
当提起重要的作曲家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的名字从不会缺席。作为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视为西方音乐的核心支柱。在1933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奥地利音乐家安东·韦伯恩激动地宣称“一切尽在巴赫”:巴赫征服了音乐领域,他铺展着循环的旋律,无论横向还是纵向;他创作了最恢宏辽阔的复调。 作为和牛顿、莱布尼茨同时代的人,他的音乐创作于西方观念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他擅长吸收来自理性和心灵方面的资粮,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不寻常的智力和精神创造。巴赫去世后留下一个有80多本书的藏书室,其中包括神学和哲学方面的书,以及诗歌和乐谱。这些书构成了一个音乐家日常生活和思考的空间,本书由此开始探索巴赫音乐世界背后的时代精神和人文风景。 走近巴赫的乐谱,聆听巴赫的音乐,仿佛在霍尔拜因的画作《死去的基督》前驻足凝望,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在巴塞尔看到这幅画作时那样,会不禁去思考人类的命运。巴赫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死亡的接纳,因为这才是唯 一的生存之道。怀抱这样的信念,巴赫在这个终将走向结束的世界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感受的空间。
启功谈书法
启功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论书绝句》,收录启功先生的一百首七言绝句,先生以这一百首诗,对历代书法名家、碑帖等进行评价,同时也对自己几十年的书法实践进行总结,书法流派、书家生平、奇闻轶事无不涉及,内容丰富,观点深刻。 本书收录的是启功先生口语讲解版,更为生动。第二部分为《书法入门二讲》《金石书画漫谈》等几篇小文,不仅介绍书法技法,也介绍了书法与诗歌、绘画、篆刻的关系。 本书系统呈现了书法的文化属性,带领读者从初学入门到旁通文史。
古琴基本乐理
凌瑞兰
现在学习古琴之人,多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他们没有音乐基础,又不识五线谱,故现代出版之《基本乐理》无法阅读。但为习琴曲,授琴者只好结合琴曲,简单讲解相关现代基本乐理常识,无法系统深入。另有部分弹琴人,尝试打谱、改编与创作琴曲,但无准确记谱能力,屡出错误。作者退休前长期教授古琴,有感于琴界的实际情况和琴人学琴的需,故撰写《古琴基本乐理》。 此书以现代基本乐理为纲,以简谱形式,将古琴学习中所涉及的乐理知识融进,成为系统的古琴基本乐理。此书不同于历代琴书的古琴演奏法,而是学习古琴入门的系统音乐知识之书,结束传统上学琴无完整音乐理论指导的无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