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图书馆需要,请维护个人信息
你为什么而工作(解读)
[播]滕欢、[著]巴里·施瓦茨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你的工作除了获得报酬养家糊口,也可以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意义、挑战和满足感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颠覆人们关于工作的认知常识的书,一经出版,罗永浩和罗振宇以及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就极力推荐。读完这本书,企业管理者能从中找到企业发展之道,员工能从中找到工作的意义。 作者介绍: 巴里·施瓦茨,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沃斯莫尔学院做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行为与心理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最敏锐和最富有同情心的观察者之一。2004年出版《选择的悖论》一书,被《福布斯》和《商业周刊》杂志评选为2004年十大顶尖商业图书之一。 金句: 1、没钱,当然没人愿意工作,但钱却不是我们工作的首要原因。事实上,当我们谈论一个人是因为钱而工作时,我们并不仅仅是在客观描述,而是夹杂了批判的情感在内。 2、我们不必担心关于宇宙的理论会改变宇宙本身。星球也不在乎我们对它们是怎么想的,不在乎关于它们我们有什么理论,但是我们却着实担心关于人类天性的理论会改变人类的天性。 3、“发现”告诉我们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发明”是利用这些“发现”来创造事物或者改变进程,以此让世界变得不一样。“发现”借由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生活的方式,也同样改变了世界,但是,“发现”本身却很难改变世界。 4、意识形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套意识形态渗入人们所处文化中的深度、广度和显著度。 5、主宰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谎言,并且伴随着它在我们的社会组织中大行其道以及不断排除我们与工作可能形成的其他所有关系,这个谎言逐渐变得不那么“虚假”。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解读)
[播]李锐、[著]尼尔·埃亚尔,瑞安·胡佛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硅谷每个人都在谈论的一本书,教你如何打造一款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 书籍介绍: 揭示了很多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甚至“上瘾”的畅销类产品背后的基本设计原理,告诉我们如何打造一款让用户欲罢不能的产品。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咨询及实际经验,提出了新颖而实用的“上瘾模型”,即通过四个方面来养成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连续的“上瘾循环”,让用户成为“回头客”,进而实现循环消费的终极目标,而不是依赖高昂的广告投入或泛滥粗暴的信息传播。 作者: 尼尔·埃亚尔,曾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教,并有多篇技术、心理学及商业文章在《哈佛商业评论》《大西洋月刊》和《今日心理学》等媒体上发表。 瑞安·胡佛,长期为《福布斯》《快公司》等媒体撰稿,Product Hunt公司创始人。 金句 1、产品设计者的初衷就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消除烦恼,换句话说,就是挠挠他们的心头之“痒”。当用户发现这个产品有助于缓解自己的烦恼时,就会渐渐地与之建立稳固且积极的联系。 2、人类行为不外乎受三种核动机的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3、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第一,充分的动机;第二,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第三,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 4、仅凭一句“你有权”,人们就会更容易被说服,因为这句话进一步肯定了人们的选择权。 5、在短暂欲望的基础之上建立一项事业,类似于在一个不停运转的跑步机上奔跑:你必须跟上自己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你将听到: 1.我们为何会对某些产品“上瘾”呢? 2.如何打造一款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呢? 3.让我们养成使用习惯的产品,背后都有着相同的“套路”? 4.为什么我们一天不用微信、微博,心里就会觉得“发痒”呢? 5.为什么有些产品红极一时,昙花一现,有些产品却能持续“爆红”呢?
如何高效学习(解读)
[播]鲁阳、[著]斯科特·杨
内容简介: 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作者简介: 斯科特·扬,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较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 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犀利金句: 1.联想法:它的目的是将一系列观点串在一起,就像链条。一旦你进入链条中的一环,就可以轻易地到达链条中的其他环节。 2.挂钩法类似于联想法。利用挂钩系统,你可以将要记忆的信息与数字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使这些信息并不是按照特殊顺序排列,你也能回忆起每一个信息来。 3.信息压缩:信息压缩是另一种常用的储存大量随意信息的方法,信息压缩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我一般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进行信息压缩:记忆术,图像联系以及笔记缩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