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首页
我的书架
全部
东方哲学
西方哲学
马哲
哲学启蒙
哲学理论
黄帝内经
国学书院编委会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索着强身健体之道。中国是人类医药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迥异于西方医学的中医药学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成为中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学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国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的先人们更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即是一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中的经典。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本著作中,胡适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系统的梳理,重点论述了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和流变。它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史。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有很重要的影响、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经典著作。
周易入门
曹胜高,刘银昌
本书为《周易》入门书,从易经、易传、易义、易理、易卦、易象、易爻、易辞、易流、易占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周易知识。行文简明流畅,将难读难懂的《周易》介绍得明白易懂,有助于一般读者了解《周易》,能够正确理解其理,明白其意,清楚其弊,旁及由此而延展出来的术数,并洞晓术数的内在机理与悔吝得失,由此增加一个观察社会、人生的视角,进而修心养性,化成人格,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所裨益。
易经杂说
南怀瑾
南师在书中将个人理解的易经的道理娓娓道来,力求通俗易懂,实为《易经》入门必读。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 乾卦 ,终 未济卦 ),而以对 乾卦 的解说为最详。内容包括: 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图解西藏生死书
莲花生大师
本书将告诉你,这是一本亡灵的“自助游”。“生为何事来?死往何处去?”生死的课题自古以来便一直困扰着人类。关于生死学的研究在古老的西藏可谓源远流长。这部《西藏生死书》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死亡旅程的指引地图,堪称生死学研究的巨著。这是一本契合时代需要的临终关怀指南。每个人迟早需要面对死亡。本书深入讨论了我们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及他(她)们忧心守护在旁的家属们。通过上师或协助者诵读的方式使临终者宁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安然度过肉体崩解的恐怖境相。这是一册通往解脱之道的实用秘籍。通过本书我们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是让亡者或临终者因为得到了提示而得以见到明光,超越生死轮回,把握死亡所提供的永恒契机,进入涅解脱的圆满境相。
博弈论
约翰·冯·诺依曼
《博弈论》是“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的代表作,囊括了迄今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论发展的高阶水平。《博弈论》一书既包含了博弈数学理论的细致说明,又包含了该理论多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书中用丰富详实的案例,介绍了零和博弈、三人博弈、混合策略、囚徒困境等经典的博弈理论。每个博弈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可以帮你解决人生难题的实用策略。怎样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怎样合理分配利益达到各方均衡?怎样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摸清对手的意图?《博弈论》将带领读者走进博弈的赛局中,开始一场特殊的“博弈”之旅。
庄子今注今译(全2册)
陈鼓应
《庄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研究道家学说有年,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这部今注今译。 本书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进行注译,每一篇先解题,而后是原文,而后是注释和今译。 注释体现出作品的学术水平,显示出作者独到的学术见解;今译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为一般读者了解中华典籍提供了方便。
正念的奇迹
一行禅师
《正念的奇迹》由一行禅师写给一位友人的长信整理而来,是其经典的作品,也是具有实操性的修行指南,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核心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念。什么是正念呢?一行禅师说,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即关注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和心灵感受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活在当下、专注工作等理念。这对于消除快节奏时代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帮助大家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有积极作用。
天机
陈旭
成功者常云:“天机不可泄露。”然后,他们再将令自己醍醐灌顶、逆流而上的天机箴言束之高阁,绝不轻易示人。 因为那些乍时令人感到晦涩、玄奥的天机,其实太接地气、可行性实在太强。所有人都能实践的东西,自然要反复包装,让旁人不能轻易起觊觎之心。凤凰不介意枝头多站几只乌鸦,但一定介意身旁多站一只凤凰。 在本书中,我们把这些天机掰开了、揉碎了摆在明面上,绝不语焉不详,绝不秘而不宣,只为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开卷受益。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马克·内利森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不是一本预防衰老的医学手册,也不会告诉你如何长寿。 中年危机已经让人焦头烂额,老龄化的种种弊端初现,一本主旨是“我们应该期待变老”的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在人们排斥变老,边缘化老年群体的同时,真的了解过老年人吗? 虽然近年来人们想方设法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老年人”,但我们似乎忽略了“变老”本身是一个生理过程,想要真正了解并理解老年人,或许该从生物学入手。 人类是唯一拥有两个生命阶段的物种,本书将变老描述为生命的第二阶段,并从进化论的角度证明了,人类没有灭绝要归功于老年群体。变老并不可怕,它是所有生命的固有属性。疾病可能会让老年生活变得艰难,但老年人其实比我们想象得快乐。 本书希望呈现一个真实的老年群体,也向人们证明老年人的价值,让老年人可以有不同的自我形象,也让年轻人不再恐惧变老,忍受衰老,可以更坦然地面对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