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首页
我的书架
全部
东方哲学
西方哲学
马哲
哲学启蒙
哲学理论
素书
黄石公
《素书》在中国古代修身治国、处世智谋、人生韬略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原文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的类似“语录体”的书,被历代隐士高人、谋臣策士奉为千古不传的谋略秘籍和成就大事业的不二指南,流传甚广,影响极大。该书作者相传为秦朝末年著名的隐士黄石公,经过多次考验张良,最终将这本书传给张良。张良凭借这本书中的韬略原则辅助刘邦成就霸业。 该书采取经文写法,语言高度精练,内涵极其丰富,对人事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体会深刻,对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人处世、理家治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
熊逸作品集(套装共8册)
熊逸
本套装包含《王阳明:一切心法(全两册)》、《纸上卧游记》、《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最美唐诗》共8册
大众哲学
艾思奇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
书杰
《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是继《哲学100问:从古希腊到黑格尔》《哲学100问:人,诗意地栖居》之后的第三本书。本书以启蒙、文化工业、传媒、工具理性、解构、正义、科学为展开话题,用通俗的语言带你走进紧张刺激的后现代哲学世界。
人类思想简史
赵哲先
人类已经走进了21 世纪。回首过去的风风雨雨,人类开始意识到一件惊人的事,那就是: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代。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思想的历史。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爆发,让历史正式启动。在璀璨的星空下,出现了一位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这些人类的思想精英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一道,为人类文明的大厦添砖加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尽管过程坎坷,但我们仍坚定地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并勇敢地面向未来。 我们的未来,人类的无限时空,就此开启!
周国平论哲学:做自己的朋友
周国平
如何让哲学帮我们叩开人生、教育的大门?周国平用优美的笔调娓娓道来。全书共分八辑,主要介绍了哲学的性质、内容和用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的魅力,如何引导孩子自发的哲学兴趣等。他告诉我们,只有在思想上下功夫,才不会被许多浮华、虚夸的学说和意见蒙蔽。本书在带领我们一窥中西哲学家思维之秘密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成长开启智慧之门。
哲学基础入门:有趣的哲学家和哲学思维
杨闯世
《哲学基础入门:有趣的哲学家和哲学思维》哲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贯穿人生始末的终极追问,是一种思维方式。没有哲学思维,我们在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就像在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铜板,只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无法高屋建瓴。 哲学无法为我们提供确定的答案,但在我们遇到问题、难以决策时,它可以成为一种指引,让我们借由哲学家们的不同态度,以及各式各样的哲学观点,拨开心中迷雾,探寻生命中什么东西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继而作出忠于自己的选择,过好独属于自己的人生。
左传全文通识读本(精)
刘勋
刘勋,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学助理教授,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创始理事。200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左传》研究和普及工作,编著有《春秋左传精读》,著有《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春秋十日谈》。
什么是洞见: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对话实录(第1辑)
朱锐
本书为《跨界对话》系列第一部,精选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以对话争鸣的方式,生动呈现认知科学这一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和人文关切的焦点所在,旨在探微人类认知和心智的本质,以及进行认知科学前沿的人文反思。 全书以六场圆桌对话为主体,主题分别为:1.哥德尔定理与认知科学的局限 2.理解 3.什么是洞见 4.无知与偏见 5.主体性建构 6.记忆。此外还附有三个主题报告,分别为:1. 贝里特·布罗加德(Berit Brogaard)谈心灵认知 2.朱锐谈艺术视觉 3.朱锐谈颜色视觉。本书通过科学与哲学和艺术的跨界交流,对脑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新进展给予深入浅出的解读,对理论困境与走向作出路径指南式梳理,对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和理论漏洞给予深刻而不失幽默的点评,并鼓励跨领域专家直言不讳地表达各自的真知卓见。
有限与有罪:意志哲学. 卷2
保罗·利科
《意志哲学》运用现象学和象征学的方法,探讨了意志与非意志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罪错性问题,是保罗·利科现象学研究时期的代表作。该书以两卷的形式出版,即《意愿与非意愿:意志哲学(卷一)》《有限与有罪:意志哲学(卷二)》(卷二含《可能犯错的人》《恶的象征》两册)。 在《可能犯错的人》中,保罗·利科运用现象学方法描述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易错性”特征,以及由此导致的意志结构的问题。在《恶的象征》中,保罗·利科运用象征学方法研究恶的可能性如何进展到恶的现实性,也即由易有过错到犯有过错的过程是如何可能的。作者将诗、梦、神话、宗教史料、习俗等圈进思想领地,探讨了亵渎、有罪和恶的起源与内在体验。